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隆陷落—光复台湾纪实16

(2007-07-12 14:57:36)
标签:

连载

光复台湾

纪实

分类: 长篇连载
基隆陷落
                       ——《光复台湾纪实》之十六

 

 

 

 

《马关条约》互换生效后,日本政府遣派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任命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为总司令,率军进攻台湾。

 

1895年5月29下午,割台手续未办,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便率“浪速”、“高千穗”两舰突然炮击基隆西南的金包里,实施佯攻,掩护陆军主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主力近卫师团第二联队和第一旅团长川村景明率领的大批日军在基隆东南的澳底、盐寮一带抢滩登陆。

 

澳底港深,可以停泊巨轮,是一处理想的登陆场。1894年7月,杨岐珍奉命率淮勇5营渡台后就驻守在这里。“台湾民主国”成立后,杨岐珍决意率军内渡,造成澳底兵力空虚,仅由总兵曾喜照率两营土勇约100人驻守。曾军皆系新募,“成军甫三日”,毫无作战经验,“遇敌不敢战”,于是“未战而溃”,让日军轻易地登陆成功。

 

澳底与基隆相距不远,仅有50多华里,天险三貂岭是必经之路。唐景崧得到日军登陆的报告后,即命吴国华率粤勇700人速赴三貂岭坚守。吴国华有令不行,慢腾腾地拖到第二天才率400人出发。而日军则冒雨急行军,赶在吴国华部到达之前越过了三貂岭,未废一枪一弹。

 

天险无人守,岂非咄咄怪事!贻误军机的吴国华率军到达基隆后路要地瑞芳时,与翻越三貂岭的日军正面相遇。吴国华率义勇奋力拼杀,击毙敌军数十名,暂时取得胜利。唐景崧闻报甚喜,急命胡连胜、陈柱波、包干臣等各率军驰援。包干臣素来畏敌喜功,“逢甲知之稔,阻景崧不可用,景崧不听”。结果,包干臣真的为了与吴国华争功而两军在阵前发生火并,随后两军不顾大敌当前,擅自退走基隆。俞明震大为惊讶,亲自赶往前线督战,顿时士气大振,提督张兆连、陈得胜、陈柱波等军与日寇在瑞芳一连激战数日,狠狠地打击了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但我方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6月1日,俞明震眼见战场态势已发生于我不利的逆转,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得已下令撤出瑞芳,迅速退守基隆。

 

日军占领瑞芳后,稍事休整,便冒雨向基隆推进。

基隆旧名鸡笼,位于台湾岛北部,1875年置鸡笼厅,1884年改基隆厅。在台湾防御体系中,基隆素称山海险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筑有坚固的炮台。提督张兆连从瑞芳撤退后,奉命率四营驻守炮台,通判孙道义领二营协防。

 

日军背负着粮食和武器越岭翻山,行军速度依然很快,当晚便迫近基隆。吴国华率部奋力抵抗,各有死伤,后终因寡不敌众,拔队败退。提督张兆连率军冒雨赶到,黎明时分即吹响号角,向敌人发起反攻。

 

两军互战,不分胜负。停泊在炮台附近海面上的日舰“松岛千代田”号、“浪速”号、“高千穗”号突然开炮助战。张兆连猝不及防,中弹负重伤,亲兵死伤殆尽,完全失去作战能力。这时,陈得胜、曾喜照率部突入敌阵救援,左冲右杀,战果可喜。但越战越勇的陈得胜不幸中弹牺牲,曾喜照也身负重伤,无力再战。余军溃退。

 

于是,基隆炮台失陷。恰在这一天,在停泊于基隆口外海面上的日舰“西京丸”号上,李经方与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签订了台湾交接文据。这一天是1895年6月2日。

 

6月2日这一天,基隆雨下个不停,次日雨仍未歇。日军分两路包抄基隆,日本军舰也发炮协同作战。守军奋力抵抗,激战数小时,终因力量悬殊而告败。基隆陷落了!

 

日军志得意满,开进基隆一座火药库搬运弹药,准备再战。早已潜伏在里面的一名爱国士兵点燃地雷,引库爆炸,当场炸死炸伤日军200多人。这位不知姓名的爱国英雄当场被捕,当天即被日寇杀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