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千里走单骑》的外景地

在“颠脏公路”(导游的说法,意为颠得五脏六肺挪位)来回折腾了十三四个小时,我们终于从男不娶女不嫁只走婚的女儿国泸沽湖返回到了神奇的丽江。入住观光酒店,我们倒头就睡,一觉到天明。
叮咚叮咚的门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根据计划安排,上午休整,下午游丽江古城,但精力旺盛的潘同学却不甘在酒店空耗半天时光,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早餐后直奔离丽江古城4公里的束河古镇。

事后,潘同学给我发来一条手机短信:“掉了一条纱巾,遇见一个老人,走进一户人家,走了一条不愿走完的路。”女性的抽象能力了得,短短20几个字,基本概括了我们的束河古镇之行。

著有《云南天堂》一书的我兄弟芦一萍告诉我,束河古镇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至今丽江坝子保存完好的古驿站,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商贸集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背书时,潘同学嘀咕道:难怪张艺谋会选中这里拍摄《千里走单骑》。

我们到达束河古镇的时候,远处的玉龙雪山闪耀着圣洁的光芒,近处用红辣椒和玉米棒串成的门楼则透射出古朴的田园风情。街上很安静,由于天冷见不到游人,但是街头那潭称为“九鼎龙潭”的泉水依然咕咕的往外涌,并蜿蜒于古镇之中,流经每户人家。纳西先民在街心用石块并排砌出三眼井,一眼饮用,一眼洗菜,一眼洗衣,互不干扰,可谓大智慧。我们从未见过这样布局的井,好奇地蹲下想探个究竟。潘同学用手掬起井水喝一口,大赞“好甜”,并摆出姿势与“三眼井”合影留念。

我们走在街面上,脚下是被人马踩踏了上千年的青石板。遥想当年,古镇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商贸集镇,该是何等的喧腾。我喃喃自语:太阳升起的时候,从近千幢纳西族传统民居中走出来的都是一些什么模样的人呢?潘同学摇摇头,手指不远处的一个飞檐小亭子。那儿,一对小恋人相依相偎,说着悄悄话。不知他们是在说历史还是说爱情?

束河古镇的每一处流水、每一座小桥、每一眼古井、每一幢民居、每一条街道,以及每一条街道的每一个拐角都隐藏着历史的秘密。我指着一座古石桥告诉潘同学,据我的兄弟芦一萍考证,这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纳西语称“吉阿桥”,意为泉水汇集之桥。相传曾有异人从桥上一步跨上玉龙雪山,羽化成仙。潘同学惊异地看看桥,又看看玉龙雪山,不语。我用玉龙雪山作背景拍照。这是我和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第五张合影。潘同学说:你怎么这么喜欢玉龙雪山呀?我说:这是忽必烈拜过的山呢。

参观过那座悬挂着“热烈庆祝丽江市第一届人代会、政协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横幅的“四方听音”古建筑,我们穿越田野,走进一户人家。狗汪汪叫,水静静流,捣衣的妇人抬头问:你们从哪来呀?潘同学说:福建,厦门。妇人说:远。我默念着庭院照壁上刻着的四个字:人杰地灵,一时有些恍惚。这时,一个长须老人和潘同学打招呼。闲聊时,他告诉我们,他今年83岁,毕业于黄埔军校。他还说,他的4个孙子都是大学生。呵呵,人杰地灵,不虚。

告别束河古镇,我们一步三回头。出租车开得快,玉龙雪山退得远。潘同学突然惊叫:我的纱巾不见了。她用劲想用劲想,怎么也想不起来纱巾是什么时候从脖子上悄悄消失的。我笑道,束河古镇当真还有些神秘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