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行之罗汉

(2007-02-27 23:58:16)
分类: 游荡四方

江南行之罗汉

          江南行之罗汉

我忘不了苏州直镇保圣寺古物馆内的九尊塑壁罗汉,更忘不了那群为保护罗汉呕心沥血的大知识分子

 

保圣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内的九尊泥塑罗汉是新中国第一批确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第一次面对它们的时候,简直惊呆了:面阔9.5米的塑壁以云山、海水、洞窟构成,九尊罗汉塑像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塑像均为坐相,按上中下三层布列,神态各一:上层四尊,居中为达摩像,结跏趺坐,闭目顿首作禅定状;其右侧二尊,近者为伏虎罗汉,结跏趺坐,袒胸披袈,双目及双臂全毁;远者智真罗汉,身着袈裟,结跏趺坐,双手扶膝,目视前方,神态安祥;左边一尊为降龙罗汉,双腿盘曲,抿嘴隆鼻,锁眉瞪眼,神态威武。中层一尊,为袒腹罗汉,依岩而坐,双腿弯曲,神态坦然。下层四尊:右边一尊为沉思罗汉,双脚踏地,端庄安祥;中间两尊为“听经”、“讲经”罗汉,讲者左手扶膝,喉结突起,听者侧向端坐,神态虔诚;最后一尊为尴尬罗汉,双眉倒挂,络腮胡,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在为保圣寺题写抱柱联时这样评价罗汉的文化价值:“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

     江南行之罗汉

这些价值连城的罗汉能保存至今,与一群大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密不可分。据史料记载,保圣寺内大雄宝殿原供释迦牟尼,十八尊罗汉像分列于东西两座塑壁之中。民国七年,著名史学 家顾颉刚先生初游保圣寺,见大殿外悬挂赵孟题写的抱柱联,大为惊奇。他经过研究,确认这些塑像出于唐代名家杨惠之之手。四年后,他再游保圣寺,发现一题壁罗汉已化为泥土,非常惋惜,回到北京后,他把所拍照片分寄蔡元培、沈兼士等,请施补救。蔡元培立即与江苏省教育会等联系,要求妥为保存,但无回应。

 

顾颉刚先生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1923年,他了解到几尊罗汉坍塌了,竟夜不能眠,挥笔写下《为一千一百年前的艺术品呼救》的文章。商务印书馆的元老高梦旦和任鸿隽读完文章,立刻致信江苏教育所所长蒋竹庄派员拆卸保存。这封信起了作用,未毁坏的九尊罗汉被安置在光明阁内。此后,顾颉刚又陆续撰写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在《小说月报》杂志上发表,引起了日本东京美术史教授大村西崖的注意,专程前往保圣寺考察,并著《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叶恭绰先生偶然读到此书,深感震惊,他在实地考察之后,发起了唐塑保存会。次年,他又邀约蔡元培、吴稚晖前往保圣寺参观。他们的呼吁引起了高层的重视,教育部长蒋梦麟、副部长马叙伦出面组织“保直唐塑委员会”,推选蔡元培为会长,并决定在大雄宝殿原址建造古物馆,修置罗汉像

 

当地的朋友告诉我,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进驻保圣寺,把古物馆内陈列的其它文物洗劫一空,惟独不敢动罗汉塑像和塑壁。“文革”期间,当地百姓设法保护,才使这一“国粹”免遭劫难。

    江南行之罗汉

我久久地站在九尊塑壁罗汉前,耳畔回响起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顾颉刚、叶恭绰、蔡元培、吴稚晖、蒋梦麟、马叙伦、高梦旦、任鸿隽……没有这些大知识分子当年的文化担当,后人哪有这样的眼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