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行之木渎

(2007-02-18 23:38:48)
分类: 游荡四方
                         江南行之木渎
            江南行之木渎
     除夕夜过足了燃放爆竹、烟花之瘾,今天上午舒舒服服睡了个懒觉,起床后见天放晴,临时起意下午去游苏州另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木渎。
        江南行之木渎
    刚刚播过的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讲述的故事与木渎有关: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
         江南行之木渎
    驱车半小时到木渎,先游灵岩山。灵岩山高182米,素有“灵岩秀绝冠江南”、“灵岩奇绝胜天台”和“吴中第一峰”之美誉。山顶修有灵岩山寺,唐时信奉律宗,宋时改奉禅宗,现为净土宗道场,闻名海内外。苏州人勤于烧香拜佛,而灵岩山寺又是吴地最“灵验”的佛地,因此大年初一上山进香者达几万人,沿途布满了警察和城管人员,连武警战士也出动协助维持秩序。我们只能随着人流缓慢挪动脚步,没有登山的疲劳感。一拨一拨的人排队进寺内烧香拜佛,香火之盛让我目瞪口呆。但见工作人员在一旁不停清运香灰。
         江南行之木渎
    灵岩山寺一侧便是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我们在园内搜寻,惊奇地发现了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等吴王遗迹。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二帝当年下江南时,也都曾在园中筑有行宫,可惜在清咸丰十年毁于兵火,已无迹可寻。
         江南行之木渎
    带着些许遗憾走进古镇的牌楼。此前我对木渎并无多少了解,想不到第一个景点就把我震住了:历时170多年的“严家花园”,换过三代主人,代代皆有奇人出,第一代出了《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第二代出了兄弟诗人钱炎、钱照、钱煦,第三代出了台湾“总统”严家淦。在严家花园门前的香溪上静卧着一座石桥,名为永安桥,我翻开旅游指南一查,此桥建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距今已有500余年!
        江南行之木渎
    从严家花园沿着山塘街往东走100米,就是外墙杏黄、青烟袅袅的明月寺,一查资料,此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由此再往东走100米,见一扇小门的门额上镌着“秀野园”三字,上前细一看,居然出自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手笔。
 
    秀野园的近旁就是著名的虹饮山房了。它的主人是落第秀才徐士元,此人嗜酒,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故名“虹饮山房”。徐士元并非名人,“虹饮山房”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每次必到虹饮山房,故有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之称。乾隆皇帝在此游玩后移住灵岩山行宫,其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史记载,宰相刘墉就曾二度下榻虹饮山房,与徐士元颇为相得。我们现在看到的虹饮山房匾额及花厅内“程子四箴”的横批,就是刘墉题赠徐士元的。
         江南行之木渎
    以山房门前的御码头和御碑亭为背景照完相后,我们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站在了“榜眼府第”前。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木渎,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过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其中状元2名,榜眼1名。这榜眼就是林则徐的学生、李鸿章的幕僚冯桂芬。冯桂芬极力主张“采西学”、“制洋器”,明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成为洋务思想的先导。榜眼府第是他晚年归隐木渎后所建,里面的砖雕、石雕、木雕堪称绝品,而清代诗人张船山撰写的一副对联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
         江南行之木渎
    木渎给我的感觉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神奇。你能想得到吗,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也是木渎人呢!
                (猪年正月初一,夜记于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