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台湾岛(连载之四十三)
台湾宣布独立
彭锐一夜未眠。
尽管如此,今天早上走出家门时,他依然显得精神抖擞。他抬头认真地望了一眼天空。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天空中横亘着一条条青黄夹白、色调暗淡的光纹,仿佛扇子上的一条条扇骨。彭锐像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样喜欢把玩扇子,夏天,一把绢扇总不离手,据说扇面画出自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手笔。他的副手江行远曾和他开玩笑说,当他把玩扇子时,看不出他接受的是美国大学教育。
秘书打开车门,两名保镖紧张地东张西望。彭锐钻进车子后,两名保镖也从左右车门上了车,把彭锐夹在中间,像押解犯人似的。两边的车门刚轻轻碰上,车子便一溜烟开走了。
彭锐仰靠在车座上,习惯性地闭上了眼睛。他闭眼不是为了养神,而是为了能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坐在车子上,他的思维总是显得特别活跃。况且今天需要他思考的问题不仅多而且重要。
对于彭锐来说,今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哲学家说,人的命运是由一个个决定组成的。今天,彭锐将公开宣布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对他此后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出乎他预料的是,当他昨晚去拜访被他击败的竞选对手李前光时,李前光一改往日模棱两可的表述方式,明确表示了这样的积极态度:“我毫无保留地支持您的决定。”
彭锐受到了鼓舞。李前光是台湾老资格的政治人物,是台湾目前最大的在野党的资深主席,在美国也有相当高的声望,能得到他的支持,彭锐自然喜出望外。
“李先生,您能屈尊出席明天的仪式吗?我相信,在那种特殊的时刻,3000万台湾人民都希望能看到您熟悉的笑容!”
李前光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竞选期间,彭锐曾对李前光进行大肆攻击。那是政治需要。在内心里,彭锐是佩服并尊重李前光的。正是在他执政期间,台湾完成了“宪改”。
彭锐毕恭毕敬地向李前光鞠了个躬:“谢谢李先生的支持!”
“不敢当,不敢当!”李前光连忙站起身。
彭锐谦虚地说:“在您老面前,无论是从政胆识,还是从政经验,我都只能算个学生。”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前光也有些感动。于是两人坦率地交换了对台湾海峡局势的看法,并对彭锐即将采取的大胆行动作了更为周密的计划。
不过,李前光没有预料到,彭锐向他隐瞒了一个重要问题:美国至今仍对彭锐的惊世决定一无所知。
彭锐很晚才离开李府。想到李前光的态度,他信心更足了,以至于兴奋得无法入睡。但是一早起床后,他并没有睡眠不足的疲倦感。匆匆吃过早点,他便驱车直奔办公楼。
办公室的布局,今天与昨天没有任何差异,可是彭锐坐在那张大型楠木办公桌前,目光四处逡巡,似乎有一种新鲜感。他明白,这是一种奇妙的心理作用。
这时,办公室的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他的副手江行远及行政部门负责人余杭、立法部门负责人江冰、司法部门负责人张楚南、监察部门负责人饶慧、外交部门负责人南之柳、国防部门负责人吴三强等鱼贯而入。
彭锐起身相迎:“请坐!”
江行远握着彭锐的手问:“今天心情如何?”
彭锐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他一直是很自信的,但对与中共公开摊牌一事,他也不是没有顾虑。
“我的心情恐怕和各位差不多。对我们即将采取的历史性行动,中共会作何反应?美国将持何种态度?现在还不好说。时间不多了,我们对行动计划的一些细节再斟酌斟酌。如不出意外,下午六时准时对外宣布。”
室内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在座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眼下要冒的风险是他们这一生中最大的风险。正因为如此,没人敢轻易开口。
还是江行远打破了沉默:“此事非同小可,力求不出纰漏才好。目前的局势扑朔迷离,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
“消息有好有坏。”彭锐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希望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信心,但没有如愿:一张张脸上写满了紧张和不安。“好消息不少:比如美国军舰出面护航、金门和马祖顺利撤军、中共未放一枪一弹。李前光先生也对我们的行动明确表示支持。”
江行远略感惊讶:“前光先生支持我们的计划?”
“是的。”接着彭锐便把昨晚拜访李前光的前前后后详细说了一遍。
众人感觉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
外交部门负责人南之柳再次请示彭锐:“要不要事先通报美国一声?”事实上他已经多次建议给美国先打声招呼,都被彭锐驳回。
江行远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按照国际惯例,这么大的事情,还是事先通报美国一声为好。不然,恐被解读为对美国不友好的举动。”
“我不这么看。”彭锐果断地说,“事先不说,对美国有好处,至少中共不能指责美国干涉所谓的中国内政。这样,美国更能理直气壮地支持我们。”
行政部门负责人余杭对彭锐秘而不宣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事先通报美国,很有可能被美国劝阻,导致计划泡汤;与其这样,不如不说,造成既成事实,强行将美国拖进来。从策略上讲,余杭认为彭锐的选择不无道理。于是他笑了笑,一旁帮起腔来:“我也觉得,事先不通报,于我们、于美国都更主动一些。”
彭锐给余杭送去微微一笑。这是彭锐拉拢人心屡试不爽的一招:时刻用微笑感谢他人的支持。正因此,他周围的人可能会对他有意见,但不会对他不忠诚。
“我更担心中共的反应。据空军作战司令安波敏报告,‘强网’发现,共军不仅连续三天在马祖附近海域大搞军演,而且还频繁向沿海调集兵力。种种迹象表明,共军有侵略台湾的企图。”这是国防部门负责人吴三强的声音。
彭锐反驳说:“若共军果有侵台企图,为何让我们的军队从金门和马祖安全撤回来呢?‘各个击破’可是中共的一贯战术,他们当年就是用这种战术把国民党打败的。”
吴三强的确对此感到迷惑不解。他非常清楚,彭锐撤兵是“一箭三雕”:讨好美国;增强台湾防御力量;试探中共对台政策。彭锐从中共未放一枪一弹推断出大陆并无侵台之意自有他的道理,但吴三强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至于哪个地方不对劲,他一时也说不清楚。于是他只好缄口。
彭锐不想再浪费时间,他用目光礼貌地同一言未发的立法部门负责人江冰、司法部门负责人张楚南、监察部门负责人饶慧打了个招呼,见他们没有不同意见,便站起身说:“就这样吧,计划不变,下午六时,台湾厅见。分头准备吧!”
握手如仪。彭锐对江行远说:“陪我再坐一会。”
待众人走后,江行远同情地望着彭锐说:“压力不小吧。”
彭锐默然不语。
江行远知道彭锐此刻的心情一定不轻松。他劝过彭锐暂时放弃这个冒险计划,无效,便不再多言。他不过是一介书生,毫无从政经验,只能随波逐流,尽力为彭锐做些具体的事情。
“事已至此,听天由命吧。”江行远说。
彭锐的眼里突然闪出强劲的光:“不,我们不能听天由命,一定要争取成功!”
今天的时间快如闪电。那个非常时刻到了。
在阔大的台湾厅,彭锐坐在主席台正中央,他的左手边坐着副手江行远,右手边坐着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戴维。李前光及各部门负责人、邦交国驻台使节也在主席台就坐。无论是戴维还是其他驻台使节,都不清楚他们出席的会议议题是什么。台下的记者也被蒙在鼓里,通知只说彭锐要亲自向记者宣布重要新闻。
六时六分。六六大顺。
彭锐突然站起身来。
记者们发现,彭锐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藏青色西装,打着猩红的领带,头发纹丝不乱。
“我—宣布---”
彭锐的声音有些发颤,记者们立即感觉到了异样。
“从现在开始,中华民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3000万台湾人民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台湾共和国!”
彭锐声嘶力竭地喊道:“台湾共和国今天正式成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