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镜像 |
台湾飞鸽
只有解放军驻守的青屿岛,住着一群来自台湾的鸽子。每次上岛,我都要给它们喂食,所以它们跟我很亲近。在“9·11”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就给各位讲讲它们的故事吧。
养鸽是中国人传统的习俗。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家养有一群鸽子,“每与亲知书,系鸽足上,飞往投之”。这就是当时的快递了。黄苗子撰文说,北京的养鸽人喜欢在天朗气清时,把鸽哨缚在鸽尾上,成群地放上天空,形成“空中乐队”,正所谓“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外国人则把鸽子放养在广场上,人与鸽和谐共处。据说,纳粹攻占华沙时,遇到鸽子就开枪射杀,等到纳粹垮台后,华沙的鸽子才又千百成群地飞集于市街喷水池中。或许受到这个故事启发,毕加索1949年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捐献了那幅著名的“和平鸽”。鸽子自此后便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智利诗人聂鲁达赋诗赞道:毕加索的和平鸽展开翅膀/翱翔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它的翱翔。
青屿岛的鸽子都是不速之客。某一天傍晚,天上突然掉下一只受伤的鸽子,叫声凄惨。连队通信员发现了,立马抱上找军医求助。军医指着鸽子脚环上的编号激动地说,这是来自台北的信鸽呢。他精心为鸽子清洗伤口、敷药、包扎,然后交给通信员:好好照顾远方来的客人。
消息传开,通信员的房间里顿时挤满了好奇的官兵,都想看看台湾的鸽子长得什么模样。连长“威胁”通信员:鸽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处分你。小通信员两脚一并,啪地打了个立正:保证完成任务。逗起一屋笑声。
第二天,连队司务长出岛买菜,指导员特意交代:买些鸽子爱吃的玉米粒回来。通信员跑上前说,再买一本养鸽子的书吧。司务长故意和他打趣:想当养鸽专业户呀?小通信员努起嘴:我可不想背个处分。
鸽子伤在翅膀,经过军医和通信员的精心照料,不出几天就能满地找食了。但到了晚上,它还回通信员的房间睡觉。这样过了十几天,鸽子完全康复了,绕着小岛飞来飞去。通信员抱着鸽子说,你该回家了。鸽子似乎能听懂他的话,点点头,咕咕咕地叫了几声,然后振翅飞上云端,向海峡那边飞去。通信员一时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它又能见到家人了。他也想家呢。
孤岛上的日子缺少变化,今天就是昨天的重复:出操、训练、执勤。在直线加方块的枯燥生活中,通信员偶尔会想起那只台湾飞鸽,不知它是否安全抵家?
这天中午,通信员下哨回宿舍,突然发现屋顶上站着几只鸽子。他大叫起来:鸽子回来了!鸽子回来了!鸽子咕咕咕地回应着他的话。连队官兵呼啦一下围了过来,每个人都是一脸激动的表情。这太出乎意料了,谁不惊喜!
几只鸽子在岛上住了三五天,又飞回台湾去了。后来,它们就常来常往了。渐渐地,岛上的鸽子多了起来,有的歇几天脚就飞走,有的就在岛上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它们多数是从台湾飞来的信鸽,也有厦门飞来的鸽子。连队指定通信员定时给它们喂食。它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