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文章:揣着理想走远方

(2016-12-22 08:56:35)
标签:

龙年笔记

专栏文章:揣着理想走远方
(2000年,曾在《临沂广播电视报》开设“龙年笔记”专栏,全年50篇左右。每篇题目皆五个字,手写体署名,发表当期,预告下期。引起较大反响,个别话题引发争论。专栏结束后,辑为《龙年笔记》,2001年
出版。事隔16年之后,报人策划“老友记”专辑,约写此篇。


怀揣理想,可以使人走得更远 

张世勤 

人生不能虚度,但可以虚构。近年畅销的《人类简史》,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尽管以超越历史学家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基因学眼光,对135亿年以来的地球生命和人类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梳理,并对未来人类的生活与困境进行了推定,但我从中却也找到了作家艺术家存在的答案。他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很多时候,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并不是那些真实存在的事物,而是人类大脑中虚构出来的那些东西。它们无中生有之后,或成为科学,或成为宗教,或成为法律,或成为族群或国家意识,正是这一切的不断累积,最终沉淀成为文化,或说文明。它们改变了人类的认知,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实现了人类精神的跳跃。

虚构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

我从大学就开始写作和发表,感叹文字和语言的神奇功能。正如苏童所说:“它们在我无法预知的情况下,进入到了许多人的生活空间,并且使他们的某种想象和回忆与我发生了直接的联系,我为此感到愉快。”

一个作家,会与所有承载文字的报刊表现出天然的亲近。精妙的句子,裹着清爽的墨香,一一袭来。我与《临沂广播电视报》的渊源便是在这种互相吸引的状态下,铺展开来。

《临沂广播电视报》说起来是一份行业报纸,除因刊登电视节目预告具有一定实用功能外,并无多大优势。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集众之智,实现了改版,风格随之一变,呈现出了强劲发展势头,短时间内订阅量大幅攀升,广告版面寸土寸金。这份走入千家万户的报纸,从此不仅有了实用性、娱乐性,而且还有了知识性、可读性。个别有心的订户甚至由订阅转入了收藏。那几年,也是广播电视报快速发展的几年。这其中的因素自然很多,但有一点也是毋容置疑的,那就是开设和加强了文学副刊,借此团结了一批高质量的供稿队伍。

当时,报社多次召开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并希望我也能写一点。我的意思是零零碎碎地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意义不大,效果也不佳。应该说广播电视报很慷慨,同意固定时间,固定版式,固定稿酬,推出专栏。此时是1999年底,我印象中临沂的平面媒体开设个人的副刊专栏,这还是第一家。于是,2000年大约一年的时间,我写出了《龙年笔记》近50篇稿件。每篇题目皆五个字,手写体署名,发表当期,预告下期。内容一部分透视了临沂生活,一部分关注了社会热点,一部分探讨了临沂文学现状。

这组稿件,借由广播电视报的强势传播,应该说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特别是文章体现出来的视点和观瞻,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把握,现在拿出来与发展的现实再加对照,仍不过时,并未妄言。当时省里有些朋友注意到之后,认为我不应在这些小文章上浪费才情。但我知道,且不说自己有无才情,关键我那时还在机关工作,并无成块的时间,打短平快,正相适合。

说到这个专栏,不能不说到因为《看美女作家》这篇文章引起的出乎意料的反响。因文中顺带谈及了临沂文坛势头正劲的五朵金花,五朵金花为被贴上“美女作家”这个她们认为并不正面的标签而首先发声,随之一干圈中之人各持观点,纷纷跟进,形成了一场规模不小的论战,老中青三代作家皆牵制其中。有论者以为,我不喜欢她们,更不该公开批评,甚至认为只有比别人水平高才有批评资格。其实,我是因为喜欢她们,既看到了她们的成绩,更看到了她们的不足,提出来,不过一家之言,或对或错,仅供参考。文章是用来发表的,发表就允许人家有不同意见,即使真正的公开批评也没有任何错。批评权也并非水平高的人所专有,每一个读者都应该有这个权利。这是文学繁荣发展的常识,本无需争论。我以为,这场争论一方面活跃了临沂的文学氛围,提高了作家们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另一方面也显露了临沂作家群某些方面观念的落后。当然,对广播电视报来说,这场争论它是受益的。2001年在时任市委副书记张洪涛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这个专栏最终以《龙年笔记》结集出版。我特地附录了这场争论的所有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有支持我的,更重要的是有与我观点相左的。对于相左的观点,我以为即使是我出书,也无权将它们屏蔽掉。

在与广播电视报以文互动的过程中,我与报社的诸位兄弟姐妹成为了朋友,结下了友谊,自己为此也获得了很大的进益。我们经常分享新鲜的观点,一杯茶水,两支劣烟,便让交往变得温暖。

这些年,读书和写作,让我始终对生活保持着警醒。在专嗣写小说的这几年里,发表了不少大刊,被小说类、散文类多个选刊转载,获过几个奖,也入选过权威的年度选本。我在虚构中沉醉日久,才知道虚构是一种理想,青年作家王威廉说:“怀揣着理想,不一定能实现什么,但毕竟可以使人走得更远。”虚构不是幻想,而是一种把握,我试图以虚构的名义,抵达生活的真实。虚构并不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它能激发我对这个世界的关爱。其实,所有的艺术,都是在进入深层次的困境后,才会获得彻底的自由。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即使心灵漂泊。我无法阻止内心的狂热,是因为对未来必须坚定,也必须执着。

刊有刊道,报有报魂。曾经的广播电视报展示出了包容、智敏、品味的特性。祝福它今后,更加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