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黑白舞动,[议事亭前地]独特的海浪型葡萄牙碎石


标签:
澳门旅游玫瑰堂民政总署议事亭前地 |
分类: 港澳台纪实 |
中葡两国文化的汇聚融合,使得澳门的城市风光独具特色。在这个受葡萄牙统治数百年的土地上,寻找那些殖民地遗留的印记,成了我游览澳门的趣味所在。葡萄人来到澳门的几百年中,带来南欧的艺术风格,并逐渐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将建筑学上的折中主义良好的传承发扬。澳门有不少广场具有浓厚的葡萄牙色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城市的心脏——议事亭前地。广场的地上铺砌着波浪型葡萄牙黑白碎石,仿如大浪滔滔的海洋,配以各款海洋生物及澳门景点为图案,更具立体感,充份表达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亦巧妙地切合澳门昔日的渔港形象。
议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俗称「喷水池」,因地处明朝起中国官员以至葡萄牙人议事机构──澳门议事会(即今民政总署大楼)对面,故而得名。议事亭前地为处澳门中心区域,历来上任的澳门总督,必在此举行仪式,检阅驻澳门的海陆军队。1940年,曾竖立一个攻打前山炮台和杀害清朝将士之葡萄牙军官美士基打铜像,文革期间被华人群众拉倒,原地则被改建一喷水池至今,俗称因此而成。
02
议事亭前地位于澳门半岛中区,面积3,700平方米,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议事亭前地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南阔北窄,呈狭长的三角形,为热闹的商业及文化活动区。
03
议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总署总部对面,整个广场由碎石子铺成波浪状,附近道路已辟为行人专用区,周围有长椅,所以人们都喜欢聚集在这里憩和休闲。在广场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喷泉,它同时也是这里的标志。在广场的建筑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装修的,包括有旅游司,邮政局和仁慈堂,仁慈堂是亚洲地区最古老的慈善机构。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玫瑰圣母堂(St. Domingo's
Church)又称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玫瑰圣母堂供奉的花地玛圣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颇富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宗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19
20
21
22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玫瑰堂内部的氛围。由于该教堂地处议事亭前地、大三巴周边游客最为集中地,无数的游客涌入其中,各种喧闹声四起、闪光灯不停。我甚至觉得这完全不是教堂,俨然成了一个旅游景点。通常我入教堂喜欢安安静静或坐或站五分钟,此教堂我入内后就直接退了出来。23
24
25
26 澳门主教座堂又称大堂或大庙,始建于1567年,本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筑,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残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众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初具规模。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为三合土建筑,才构成了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位於板樟堂附近高地上的主教座堂,一直是澳门天主教的中枢,右侧是主教府,是澳门天主教最高管理机构澳门天主教主教公署所在地。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天主教子夜弥撒、耶稣圣像巡游等大型活动也在此举行。主教座堂又称“大堂”,并非它是澳门教堂中最大,而是因为它最具威严的象徵。
27
28
29
30
。
31
32 由于早年大批广东人移民到香港澳门,所以广州骑楼的风格也带到澳门。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