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

(2013-02-26 12:56:51)
标签:

澳门

妈祖阁

旅游

历史建筑

中西文化

分类: 港澳台纪实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拥有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建筑全。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性。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方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也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澳门历史城区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这片区域包括了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中西合璧的建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对老建筑以及教堂的情有独钟,让我在赴澳的三天半时间内几乎将老城区90%以上的历史建筑走遍。有些地方甚至不止去了一次,照片为各时段内所摄。只可惜由于公众假期的因素,部分建筑大门紧闭未能入内。对老建筑感兴趣的朋友,日后走这条世遗路线时切记避开每周固定休馆日及公众假日。31处世界遗产建筑中,个人首推前三甲分别是:郑家大屋、圣若瑟圣堂和民政总署大楼以新马路为界,历史保护建筑分别坐落于南北两侧,参观各需2小时左右,建议分别放在2个半天内参观,一天内集中参观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是「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02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03 妈祖阁又称为妈祖庙,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一四八八年明朝。妈祖阁俗称天后庙,相传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又名娘妈,能预言吉凶,死后常显灵海上,帮助商人及渔民消灾解难,化险为夷,福建人遂与当地居民共同在现址立庙奉祀。四百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于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间神庙,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是指庙宇,故此答称“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04 庙宇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风光优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4座主要建筑。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05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06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07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08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09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0 亚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是位于澳门西望洋山北面的广场。传说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人称呼水池为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为澳门水池之一。有井就有人住,澳门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处,故为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澳门昔日的葡萄牙人有民谣说:“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

澳葡政府为保存此区的文化特色,进行了一系列重修工程,亚婆井前地内的两株百年老榕树得以保留,增设古典路灯和将石子路面改铺大理石等。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1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2 郑家大屋大约建于1881 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由其父亲郑文瑞筹建。后来,郑家后人四散,该大屋长期没有进行整体维修及改建工程,文化局于2001年7月接管该大屋,并开始按原貌进行维修工程。

地址:澳门龙头左巷10号(亚井前地对面)

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逢星期三休馆免费入场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3 郑家大屋位于妈阁街侧,建筑范围约4000 平方米,是一岭南派院落式大宅,建筑沿妈阁街方向纵深达120多米,主要由两座并列的四合院建筑以及由内院连接的仆人房区建筑及大门建筑等组成。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4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5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6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7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8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19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0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1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2 圣老楞佐教堂,通称风顺堂,是澳门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这座教堂也被俗称为“风信堂”,因广东话中“信”“顺”同音,意谓顺风顺水、风调雨顺。实际建筑年份已不可测,但据史料记载,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间左右由耶稣会会士创建的一座木制小教堂。

教堂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4(星期一至五)  / 上午10时至中午1(星期六) /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停止开放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3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4 教堂左右钟楼并崎,一座是时钟,作报时用;一座是铜钟,供教堂弥撒时摇动轰鸣用。教堂的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室内之装饰充满东方色彩,古雅逸趣。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

25 祭坛内供奉着圣老楞佐的神像,穿着绚丽的衣袍,一手持圣经,一手拿法杖,庄严肃穆,在经常航海的葡国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赐予风信之神。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6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7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8 圣奥斯定教堂(俗称岗顶圣堂 Igreja de Sao Agostinho),1591年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创建。教堂最初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便用蒲葵叶覆盖屋顶来遮挡风雨;每当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须竖起,就称教堂作“龙须庙”,后又以粤音转称“龙嵩庙”。教堂于1874年重修后,形成今天的规模。

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地点:岗顶前地3号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29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0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1【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2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3 岗顶剧院是位于澳门岗顶前地的古老剧院,被认定为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1860年由澳门的葡萄牙人集资兴建,以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昔日为澳门葡萄牙人的大会堂和土生葡人聚会之地。建筑长41.5米,宽22米,中式坡屋顶之屋脊高为12米,屋檐高为7.5米。剧院正主面为一面宽15.7米的门廊,门廊顶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结,其下则是由四组爱奥尼柱式倚柱组成的三个券洞,券洞宽约3米,而8条倚柱均长约6米,山花及柱子上装饰较为简单,令立面看起来更为雄伟、高耸。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4 这个剧院曾经是引领中国接受西方艺术的主要场所,它不但拥有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厅,也是著名的歌剧《蝴蝶夫人》举行亚洲首演的地方。

驻足剧场入口仔细观察了一下剧院座位的布局,发现一楼剧场的座位真正视野好的座位其实不多,特别是后几排容易被立柱遮挡视线。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5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6 建筑设计为新古典希腊复兴风格,平面作纵向布局,圆形的观众席前后布置了前厅及舞台,两侧是可供休息的长廊,长廊上设有楼梯直达二楼观众席,此观众席为一月牙形,依靠楼下10条排列成弧线的柱子支撑着。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 37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8 岗顶前地区域有岗顶剧院、圣奥斯丁教堂、圣若瑟修道院及何东图书馆,岗顶前地的路面就是用葡国彩色石材铺设而成的,那是葡萄牙人不远万里从葡国通过海路运到澳门的,主调为黄、灰、青等,石材被镶拼成精美的波浪形、太阳花图案,是观赏性与装饰性极强的特色组合,令人赏心悦目!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39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40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41 何东图书馆,楼高三层,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楼宇。建筑物建于1894年(清光绪帝二十年)以前,原为官也夫人(D.Carolina Cunha)所拥有。其后被香港富绅何东爵士于1918年以1.6万购入用作别墅,曾在此定居。1955年何东爵士在港病逝,其后人按爵士的遗嘱将故居及25,000港元购书经费赠予澳门政府并建立公共图书馆。(元旦假期关门,此次未入)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10时至晚上7时,星期日上午11时至晚上7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42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43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修院创办日期不详,但根据历史记载,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取得现址。经过三十年经营,院舍陆续落成。修院专门培养赴中国及东南亚传道的神职人员。(修院部份并不对外开放,若想参观圣堂需绕到后面一条小巷中)【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44 毗邻的圣若瑟圣堂于1746年兴建,1758年落成,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现大三巴牌坊遗址前身),因此当地人惯称它为“三巴仔”。

教堂的正门在三巴仔横街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上,圣若瑟教堂的内部个人认为是澳门所有教堂中最漂亮的一个。

教堂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必须在三巴仔横街进入)修道院不对外开放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

45 修院圣堂属巴洛克风格,教堂正立面为一雄浑的墙体,宽24.6米,高19米,大致分为上下、左右各三部份,顶层两边为对称之钟塔,塔顶为琉璃瓦顶,其左钟塔三个窗洞放有大铜钟,左边钟塔正面窗亦有一铜钟,以及一小门通往天台,中间山花中有一耶稣会会徽雕饰。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46 罗马式穹窿封顶,穹窿直径为12.5米,顶部高度为19米,开有三环各16个窗户,其中最高一环为假窗,另两环才具有透风及采光功能,穹顶内侧为白色,中间是黄色的耶稣会的会徽。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

47 历史老城区街景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

48

【澳门】见证历史,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汇共存的老城区



历史城区游览指南

妈阁庙港务局大楼 (位于妈阁庙左侧的妈阁斜巷)→(往前经妈阁街)郑家大屋亚婆井前地→(往前经高楼街至风顺堂街)圣老楞佐教堂 →(往后至三巴仔横街)圣若瑟修院圣堂→(右折至岗顶前地)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和何东图书馆→(新马路旁边)民政总署大楼→(对面)议事亭前地→(左边)三街会馆(关帝庙)→(右边)仁慈堂大楼→(转左)澳门主教座堂(大堂)→(到大堂巷)卢家大屋→(板樟堂前地的左边)玫瑰堂→(大三巴街的尽头)大三巴牌坊→(右边)大炮台→(旁边)澳门博物馆→(左边)旧城墙遗址哪吒庙→(往左拐出花王堂街)圣安多尼教堂白鸽巢前地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灯塔圣母雪地殿圣堂(澳门半岛的最高峰东望洋山的山巅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