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玛尼石的人(组图)

标签:
玛尼石六字真言石堆松赞干布 |
分类: 佛教之旅 |
西藏镌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朔到公元7世纪。
传说,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为选择建新都的地点,来到拉萨河谷。当他下河沐浴时,见水中放出灿烂毫光。光芒投射到一块岩石上,如彩虹降临,在对面岩石上显出观世音、空行母、马头明王诸佛身像和六字大明真言。松赞干布得此吉兆,遂请尼泊尔工匠将自然天成的佛像在石头上镌刻出来,然后在拉萨河谷建立新城。从此,石刻便成了西藏最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
暑假期间,孩子带上作业从道孚来到乐安乡与父母团聚。
这是一块刻好并已着色的塔子。
石板源源不断地运来。
他们吃住在刻石现场。
这是己刻好的玛尼石。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有了文化。
我衷心地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