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国寺,藏语称“扎史达吉林”,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格丁洛巴村,距县城84
公里,当地为傈僳、纳西、藏、汉等民族聚居区。寿国寺历史悠久,建筑群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壁画内容融释、道、儒为一体,是汉、藏、白等民族建筑艺术和多种信仰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同时也是滇西北特殊政教制度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朗秋活佛坐床前曾在寿国寺住了四年。7月23日早上,朗秋活佛与寿国寺第十四世却尼江楚活佛约好,一同从维西县城去寿国寺。我和两位藏族小兄弟与朗秋活佛同车前往。
寿国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历时5年建成。清乾隆十年(1745)因失火被焚毁,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至现址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寿国寺的建造,据说是康普土干总禾娘积极捐资而成,后来就成为滇西北藏传佛教噶举派十三大寺院之一。
寿国寺先后于1989年被维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迪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7月23日上午11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寿国寺。僧众们列队迎接。一



寿国寺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由政府出资进行保护性维修。

寿国寺大殿。大殿共有3层,第一层为诵经殿,第二层和第三层存放有寺内的贵重器物、经书和法器。
寿国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寺坐东向西,由山门、正殿、侧殿组合成一座四合院。正殿是整个寺院建筑的中心,为三重檐攒尖顶式木结构,总建筑面积为403平方米,横面阔20.32米,纵面深20.4米。外形为清代式建筑,内部装修为藏式风格。正殿檐下有密集的斗拱装饰,具有清代汉式楼阁建筑风格,又有藏式寺院的藻井殿堂特色,在装饰技巧上还融进了剑川木雕技艺。

噶玛巴亲赐的“扎史达杰林”牌匾。

大殿内。


朗秋活佛进大殿行礼。

曲尼一活佛进大殿行礼。
却尼江楚活佛,1978年3月30日出生于云南丽江永蒗永黑瓦洛阿塔尔黄教世家,噶举派传承。2003年,由云南十三寺教主东宝仲巴呼图克图于禅定中认证为第十四世却尼江楚活佛,2008年在寿国寺坐床,为该寺第十四世转世活佛。

众僧们有日子没见到活佛了,跟随着、围绕着,久久不肯离去。

俺进大殿,在四臂观自在菩萨前,点了盏稣油灯。

大殿前厅。


大殿前厅屋顶上,精美的剑川木雕。


寿国寺内现存有大量珍贵的壁画。

大殿前厅。

过去这里曾经办过藏文学校,现正在维修。

正在维修的山门。

这是活佛院,图片正面是朗秋活佛的住房,右边是曲尼活佛的住房。这棵紫薇有几百年了。

曲尼活佛与僧众在房间里。

寺院周边的僧舍都成了民居。过去寿国寺周围没有居民。

新建的僧房。

僧舍内。


这位觉姆叫贡嘎措姆,26岁, 蒙古族,赤峰人。大学蒙医专业5年本科毕业。去年在长春,曲尼活佛为她剃度出家。今年初到寿国寺学习佛法,她告诉我说,活佛讲她至少要在寿国寺学习五年。

关于贡嘎措姆,我在这里转一篇《凤凰博报》上高原雨的博文,全文如下:
过去,与大多数人一样,以为藏地之外的年轻女人出家为尼,总是因为经受了太多的痛苦与磨难,因心灰意冷、为了断尘缘。见了女尼贡嘎,才明白那些都是误知。
来到寿国寺,就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尼,总是静静的浅浅的微笑着来去,为这残旧的古寺凭添一抹别样的美丽。我不免心中有些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着一口普通话的美丽女孩在这地处边远深山密林里的古刹之中出家为尼呢?因在寺中驻留的时间很短,基本是在与堪布交谈,与她并没有多的接触。直到离开的那天,我早上六点就起来,想为堪布熬一锅粥,于是敲开了女尼的门。在熬粥的时候,我与女尼聊了起来。于是我听到了一个女孩皈依佛门的似乎很离奇的故事。
女尼今年26岁, 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大学蒙医专业本科毕业。去年在长春由寿国寺的曲尼活佛为她剃度出家,取法名贡嘎措姆,今年初来到寿国寺修行学佛。
阿尼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特别安静,不喜欢热闹和嘈杂,总爱一个人静静地想着什么,就象有什么心事。七八岁时,偶然被家长带着走进一个寺庙,她第一次看见身着僧服的僧人,当时眼泪便唰地流下,不由得上前抱住僧人大哭起来,“感觉就像见到了已离散很久的亲人”。自此便对寺庙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机会就想到寺庙去,觉得在寺庙里,听着木鱼声声,看着烟烛袅袅,才会有身心的真正愉悦和恬静。她会时常向父母提出许多同龄的孩子不可能去想的问题,关于苦乐、关于生命、关于心灵,让父母不知怎样回答,无法回答。于是渐渐她不再向父母提问讨教,而是更多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静思冥想,或燃香诵经,更多地到寺庙去寻解心中的谜题。大学五年本科毕业,她没有去寻找工作,而是更加地沉浸在自己的寻佛心历之中,这时她开始了时间长达近两年的禁食,每天只吃很少的水果。
“我是在梦里找到我的上师的”,她告诉我。一天,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在大海边一群僧人簇拥着一个身着袈裟的喇嘛迎面向她走来,走到她的身边时停下来凝视她片刻,然后伸手为她摸顶。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做了大致相同的梦,还是这个喇嘛,让她随着他走。她将两次梦中的情景告诉了一个已皈依藏传佛教的朋友,那个朋友细问了她梦中高僧的容貌后说:我知道那是谁了,过段时间他会到东北来,介时你可以去见见他。
一些日子后朋友通知她,活佛到长春了。阿尼迫不及待地赶到长春去见活佛,果然正是她在梦中两次见到的那位喇嘛。他就是寿国寺的曲尼活佛。
活佛见到她,略作观想后,第一句话就问:你想出家吗?
想。
好,明天梯度吧。
第二天,曲尼活佛为阿尼梯度,阿尼正式皈依藏传佛教,成为曲尼活佛的弟子。就这么简单。
阿尼说,在这一过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没有思考,没有疑虑,一切只是跟随着心的指引。
听了阿尼贡嘎的故事,我想我明白了两件事,第一,阿尼贡嘎具有很深的慧根。她的前世甚或前几世都是修行的人,因此对佛法具有过去世积累的影响力和现在世对佛法通达的领悟力,从而使她自幼便向佛、近佛,她的皈依是由她的“根性”决定的,与人生经历无关。由此也可见佛家弟子中应有相当部分是与她的情况相同的了。第二,她找到她的上师曲尼活佛,是冥冥中的定数,所以才会有梦中的两度相遇,所以才会告诉正好认识她上师的朋友,所以才会有上师不久便到了东北的机缘,所以才会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这种情况在藏传佛教中并不少见。
阿尼来到了寿国寺,又机缘巧合地将小军带进了寿国寺。
阿尼在寿国寺潜心修习佛法,当然也在努力地学习藏语文。我看了她的藏文练习簿,藏文写得很漂亮。

这俩位都是汉族,东北人,曲尼活佛的弟子,赤膊上阵的叫赵泽义,法名:巨竹丁尊。


这位觉姆也是东北来的,16岁,叫丹增措姆,赵泽义的女儿,曲尼活佛已为她剃度。

曲尼活佛率众僧在大殿颂经。

法座上的曲尼活佛。左边的法座是朗秋活佛的。

这些都是汉地的弟子。披挂白色的是居士。

朗秋活佛还有事,我们要先离开寿国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