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重庆袁哥
重庆袁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88
  • 关注人气:1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格印经院(组图)

(2009-10-31 15:10:26)
标签:

德格印经院

朱砂

经书

分类: 佛教之旅

德格印经院(组图)

 

    在金沙江畔、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有一处古老、吉祥聚慧的宝地,那就是被称为“雪山下璀灿的明珠”的“德格印经院”,藏语称:“德格巴宫”。至今,它奇迹般地完整保存着22万余块木刻古印版,这不仅是藏族,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始建于1729年德的格印经院,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月2日中午,我与朗秋活佛等一行来到了德格,活佛曾在德格住过几个月。印经院中午关门,下午2点开。午饭后,斯那农布与活佛的一位当地朋友陪同我朝拜了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组图)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卜楞、四川德格)之一,特别是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创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德格印经院自创建以来,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卷中浩瀚的印版、典籍对于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藏学专家的瞩目。德格印经院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德格印经院(组图)

 

进印经院之前,我跟随各地来的朝圣者和当地藏人,绕印经院的院墙转经三圈。

 

德格印经院(组图)

 

转经的人们。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墙基上摆着一排排石刻的经咒和佛像,它们不仅代表着藏族信仰的渊源,也代表着西藏刻印艺术的前史。西藏镌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朔到公元7世纪。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进了印经院大门,见到这位磕长头的藏人,他刚要伏下身去,这只猫走到他面前。

 

德格印经院(组图)

 

这座名叫“德格吉祥聚慧院”的四合院落,已有270多年的寿命。德格固然算藏区的边缘,可不同部落和教派的交织并存,反而提供了文化昌盛的另一种条件。

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第十二世德格土司却吉·登巴泽仁着手创建印经院,那时正是这个家族的统治达到鼎盛之际,其领地扩张至今四川、青海、西藏交界的藏区,面积约四万五千多平方公里。对后世来说,德格土司的荣耀不在其武功,而在其文治。其他印经院的经版都以黄教(格鲁派)的经文为主,惟有德格兼收各家各派和不同地区的作品。历史上德格土司一向奉行兼蓄并存的文化政策,大力扶持各教派,使德格成为名寺高僧的汇聚之地。

 

德格印经院(组图)

 

这里打磨新刻的经板。

一走进印经院的大门,就被一种古老的历史氛围所打动,被一种绛红色的色彩所感染。这座集寺院与民居风格于一体的建筑,从粘土墙壁、木楼梯到木门扇,到印刷用的朱砂,再到小院木槽里洗版子的水,都在一种绛红色的浓淡里变化,那就是喇嘛红,就是袈裟的色彩,这是历史传给藏族文化的颜色。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他是这道工序的检验人。

 

德格印经院(组图)

 

传说,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为选择建新都的地点,来到拉萨河谷。当他下河沐浴时,见水中放出灿烂毫光。光芒投射到一块岩石上,如彩虹降临,在对面岩石上显出观世音、空行母、马头明王诸佛身像和六字大明真言。松赞干布得此吉兆,遂请尼泊尔工匠将自然天成的佛像在石头上镌刻出来,然后在拉萨河谷建立新城。从此,石刻便成了西藏最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

此后,镌刻的技术被转移到木板之类的材料上,发展出刻板印制的风马旗“隆达”和印刷的经书。

 

德格印经院(组图)

 

 经书印刷。

 

德格印经院(组图)

 

藏文经书分墨汁版和朱砂版两种类型,因印刷的颜色不同而异,像《甘珠尔》、《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就要用朱砂印刷。传统的藏墨是用杜鹃树皮燃烧以后的烟灰制作,以水和牛胶调制;朱砂则来自西藏、印度和内地。朱砂版的经书比较珍贵,价钱也比墨版的高许多。

这是朱砂版。

 

德格印经院(组图)

 

这是墨汁版。

 

德格印经院(组图)

 

分类装订。

 

德格印经院(组图)

 

像这样的经版库,占据了主殿二、三、四层的六、七个大小房间,为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经版库里光线暗淡,隐约看见靠墙一圈都是一层一层的木架子,上边插满带手柄的经版。这些经版库依照门类,分作丹珠尔经、甘珠尔经、大宝佛藏经、般若八千颂、名人经典、萨迦经书、版画、小经版等版库,总共近28万块经版,其中228814块是收藏的旧版,1178块是从民间收集的,43599块是陆续补刻的。制作经版的材料是当地常见的红桦木,在秋天砍伐,经熏烤干燥,放在畜粪里沤制,半年后再经水煮、烘干、刨光成型,才能刻版。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德格印经院(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