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吃棕子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弹 |
三国文化周,胡小伟来许讲三国文化。三国这些年成就了不少名人,讲三国成了一种文化。听多了,并没有多少新意。胡小伟讲的大家听没听进去,不知,但结束时讲了两句大实话:一是不要完全相信史书,因为史书是人编的,有人说还原历史,那是屁话。这一点,很对,别说几百年上千年前的历史,就是一百年几十年来事情,谁能把真像还原?二是说许昌不要只抓住一个人不放,那样旅游前景不会很大。这一点也对,至少和我观点相近。许昌讲三国文化,不能说不对,但许昌不仅仅是光有三国文化,便是三国,也不仅仅是一个曹操。不仅仅是关公。他们其实是许昌的过客。真正的许昌文化人,有很多:如楷书鼻祖钟繇、行书鼻祖刘德升和画圣吴道子以及荀或,荀爽,王建,陈太丘,许攸,郭嘉,许穆夫人,等等。随便说说,就是一串。奇怪的是,外地人对许昌这些名人顶礼膜拜,而许昌人自己却无动于衷。
端午节早上,带无敌大侠去看收麦。出了城,见道两旁麦已收,只剩半尺深的秸杆。走了几里远,皆如此。无敌大侠泄气:看来今天是看不成了。正灰心,见前面一片树林处,有没有收的麦子。开车过去,两老夫妇正用镰刀割麦。问何故不用收割机?答说地里栽了桃树。细看,果然有和麦子差不多高的细小的桃树苗。无敌大侠兴奋地拿镰割麦,只一下,便知自己大侠的名号栽了:一棵麦也未割掉。难怪,八岁了,还是第一次见收麦子。
晚上文君自首都回许,陈总在金汤豆捞请吃。都是文友和媒体朋友,熟不拘礼,8个人喝了6瓶酒。结束时想起,这饭店,端午节哩,怎么不送个棕子吃?看来,文化这东西,真不如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