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轰动收藏界的莫如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出3.9亿元(加上佣金为4.368亿)的天价。正当人们为中国艺术品的如此价值狂升咂舌时,却又传出一个声音,《砥柱铭》并非黄庭坚所写,而是赝品。果如此,买家不是4个多亿买了个冤大头?
其实,此说并非空穴来风。《砥柱铭》的真假问题,历来就有争议。
据说,《砥柱铭》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这次拍卖,是《砥柱铭》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中。
此前,这件手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就有诸多猜疑,曾经被认为是赝品。到了现代,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傅申为此卷专门书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研究报告。然而便是傅先生的研究报告出来后,仍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真伪问题提出质疑,有些质疑甚至连傅先生也认为有一定道理。此次拍卖后,又有专家学者举出例证证明《砥柱铭》并非黄庭坚所作,且从书法风格、书写水平到印章题跋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疑问。
《砥柱铭》到底真假如何?对买家来说当然是天大的事情,然而对整个艺术市场来说,辩论一下倒未必不是好事。也许这能让突然暴热起来的市场冷一下,别因少数投机者参与而闹成前两年的股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