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艺林 |
因喜欢”不除庭草留生意,常养盆鱼识化机”的句子,故也喜养鱼.原来是在鱼缸里,后来是在鱼池里.常养几条十几条.开始养金鱼,后来发现金鱼虽好看,但太金贵,多被养死了,便不敢再养,只养生命力极强的红鱼.不想去冬池里结冰太厚,缺氧,鱼全死了,连两只乌龟也未能幸免.池里没有了鱼,还是习惯渡步到到池边看.每每见冷冷清清的池水,便想起当时池里鱼们自由自在活蹦乱跳的景象.由此生出许多关于生命的感伤.
这几日春暖花开,正思忖着是不是再弄些鱼养起来,忽接到桑海堂老先生的电话,问去不去襄县?想老先生必定是有事,便说我没事,正想去呢,你是不是有事也去?
果然,老先生说有一客人,要去襄县,宾馆安排好了,但原定的车突然因事不能去了.我明白先生的意思,立即说马上过去.
其实这一天是星期天,襄县首山有古会和风筝节,我已从网上看到建达车友给我留言说骑自行车去襄县,已经有很多朋友同去.在明媚的春天里骑车子旅行,是别有情趣的踏春和运动,可惜我已好久没骑自行车了,甚至连车子也没有,正急呢!
桑老先生的要求,倒正中我去襄城的下怀.
到宾馆接到桑老先生后,见客人也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正要问,桑老先生介绍说:这位是国画大师刘典才老先生.
大为惊喜.
因为喜鱼,故知刘典才老师的大名.刘老师是安徽人,是画鱼的大家,在美术界可谓名气颇大,早就仰慕,不想突然就这么见面了.
一路和两位老师交谈甚为投机.想这也是种缘分吧.
后来我想刘典才老师画的鱼可谓绝矣,今日方知,原来刘老先生是水产学校毕业.可见对鱼解之甚深.
比之我的爱鱼,故不可同日而语.养的鱼在眼里,画的鱼在思想里.
刘典才老师笔下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