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山喝酒

(2006-10-13 01:26:19)
分类: 足迹
    说是到首山看放风筝,其实是去喝酒。
    
    早就听说襄城首山有一个风筝节,也叫喝酒节。觉得有点怪:喝酒还有节?便有了好奇心,想看一看到底什么样子的喝酒节。不想这念头在脑子里闪来闪去好多年,竟一直没有实现。这原因虽然是由于喝酒节每年只有那么一天,但主要还是因自己忙着养家糊口身不由已,多次错过了机会。所以今年受朋友之约确定去首山时,竟有种莫名的激动。
    
    几个人分别坐三辆车子,带了几瓶五粮液和牛肉、猪蹄等下酒菜。不过,我们对酒能不能喝起来将信将疑。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喝酒实在是一种负担,何况我们这里喝酒上有一个毛病:酒桌上都不想自己多喝,偏又想让别人喝多,你推我让,有酒不喝吵起来。河南人喜欢喝酒,但河南人喝酒真正豪爽的现在不多了。这一点我很欣赏东北人和内蒙人。他们喝酒不打嘴仗,能喝的就大碗喝,让别人喝自己也喝,决不在自己少喝酒别人多喝酒上花费心机。我还佩服一个叫向阳的朋友,酒量不大,但每次喝酒时胳膊一抡,抢先过关。输时就喝,绝不耍赖,喝多时捧头便睡。不过这种豪气常常被曲解,有人戏说这是四大傻之一。其实喝酒便是喝酒,这是一种境界,不是谁都能学得了的。
    
    说话间到了首山。
    
    虽然离首山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我却是第一次去。原来只是觉得首山不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没有想到如此让人大跌眼镜。一个面积只有数平方公里而且根本算不上山的丘陵,除了少部分稀稀疏疏地长些杂草和荆剌,大部分地方光秃秃的裸露着黄土和乱石,看不到一棵树。山上布满了老百姓采石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坑塘,宛若战争年代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后的阵地。上山的路又奇差,高低不平,害得我们直骂什么破红旗破桑2000,底盘这么低,随时都可能抛锚,完全不符合国情。
    
    费尽艰难终于上了山。
    
    然而山上是另一幅热闹景象:一块足球场大的平地上,停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车辆,卖酒的,卖食品的、卖风筝的,早已各自抢占了有利位置,不少放风筝的正在忙活着做准备工作。由于起了风,风筝暂时无法放,所以并没有风筝放飞。到处是人,沟坎里,草窝中,土坡下,凡是多少能避一点风的地方,都坐满了人。尤其是那大大小小的石坑或土坑,成了天然的好去处,人们用报纸或者塑料布往地上一铺,席地而坐,谈笑风声。一堆一堆的人,有的是全家,有的是好友,有的是同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面前都有花花绿绿的瓶子:或啤酒,或白酒,也有饮料;男人大多喝得是白酒,女人大多喝得是啤酒;真的是喝酒节啊,这山分明是一个露天的大酒巴了。
    
    再往山上走,是一个小庙,很简陋的那种,供得不知是谁,我猜测可能是观音。不少老人和妇女进去烧香磕头。往山下看去,视野极开阔,倒也生出登高望远的感慨,这种心境竟和在其它名山极顶相近似。细想不奇怪,首山虽不大,却是这一块土地的制高地,在它的最高处就是在这块土地的最高处,自然同样有登高望远的意境。这和人生有点类似: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关键是你在不在制高地。你生活在名城名都甚或供职在吓人的衙门,但却不过是一个掂茶提水处处仰着脸看人眼色的角色,便少不了压抑和诸多烦恼。这便是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快活。
    
    问过一个喝着啤酒的老者,才知道首山下有一个寺院,叫南山寺,虽不大,但因每年三月十五日有一个春会,便有了名气。春会叫南山会,要唱三天的大戏,远近人们都来这里赶会看戏,会便越来越大越来越热闹。由于春会就在山脚下,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山上不仅可以登高看远,而且能看到不少春天田野的美景,赶会的人有时便三三两两地到山上闲逛闲聊,慢慢使首山成了亲戚朋友相聚的好去处。坐在山坡上,沐浴着暖触触的阳光,品味着隐隐约约戏腔,欣赏着初现娇姿的春色,凝思着山顶山脚缭绕的香火,尘念全消,这时对酒当歌自然妙不可言。于是,到山上品味这种心境的人便渐渐多起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喝酒节。当然也有不喝酒的,老人和小孩到山上放风筝,后来又有组织地开展放风筝活动,就又有了风筝节之说。
    
    这种氛围酒不可不喝。
    
    我们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野餐一样将食物和酒摆满一地。大家说笑着席地坐成圆圈。扫视周围,竟是奇异的风景:加上我们共有三堆人,坐成了三角形,一堆是五六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另一堆是几个六七十岁左右的老者,我们这一堆又清一色的是中年人,无意中构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喝酒风景线。
    
    这是纯粹意义上的喝酒了。
    
    没有矫情,没有虚伪,没有心计,没有防范;没有求人的小心,没有被求的轻慢;没有对上司的畏首畏尾,没有对下属的趾高气扬;酒成了真正的宣泄感情的依附物。
    
    先是一个老者过来和我们碰杯,我们便开始互相敬酒。都象熟人和朋友,年令、地位、性别都退居到了次位。当然都还掌握着分寸,不会让喝得烂醉。尽兴是基本的尺度。
    
    漫山都是说笑声,渐渐还有歌声,虽然常常是跑调的。我们喝得开始有点摇晃,于是便齐说不喝了不喝了,回家去。其实并没有回家,又乘酒兴去了紫云书院。直到下午时分,才真正往回走。路过首山脚下时,往山上看去,仍有不少人才刚刚往山下走。有的可能喝的多了,相互搀扶着,手里拿着酒瓶,南腔北调地唱着,透出一股股豪气和本真。
    
    首山虽貌不惊人,没有雕饰和浮华,但能让人抒发真情,产生出另一种吸引人的美,因此也是妙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