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一词源于博客中国的王俊秀刹那间的灵机一动,其英文名“Web
Log”就是网络日志的意思。但网络的变化是瞬息间的,网络的历史是以秒计量的,网络日志的概念用在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至少中国如此。博客也好,Blog也罢,现在更多的是一个符号,代表了一种新的网络应用,至于真正的内涵,则需要另一番解释。这一点是与搜索引擎、电子邮箱等传统网络应用不同的。
博客是什么?是日志吗?当然不是,哪有日志写小说的;是个人主页吗?当然不是,因为企业也写博客;是个人网上家园吗?当然也不是,哪有家园说拆就拆了,说搬就搬了的。那么博客是……博客什么也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能把它一概而括,所以博客不是东西。
我猜即使《新华字典》的编辑们能把鸡形目的“鸡”释义为灵长目的“妓女”,也未必能给博客下一个10年内不过时的定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博客的动态性,二是个人需求的多样性。
所谓博客的动态性是指博客的功能、形式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技术和其他网络应用会不断充实进来,进而促使博客呈现动态的演化过程。
其实,电子邮箱、搜索和IM(即时通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动态性,但它们的核心应用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动态性强度相对温和,定义起来就比博客简单。
博客就不一样了。起初的网络日志只是给了一个网络记事本,用于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但网络是开放的,只要公开的东西就有可能引起关注,招来海量的点击。所以,当一些网络日志成就了一些网络名人时,一个新的概念就被某些眼光尖锐的商业精英提炼了出来,这就是个人门户,其核心应用随之变成了个人展示。展示的内容除了心中所想之事,还有个人形象、个人作品、个人初恋、个人初夜、个人脏话、个人舞姿等等。个人可展示的东西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核心应用也就千差万别。
也许博客网等BSP们当初也没想到博客的应用会这么广泛,完全是用户的需求和智慧带动了博客的发展,这一点也是电子邮箱等其他网络应用不能相比的。这就是个人的力量,博客只是给了用户们一块大理石,至于要把它雕成维纳斯还是斯芬克斯,那就由用户决定了。
个人的需求是多样的。
博客难以定义也就决定了它的可塑造型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在博客市场强手林立的今天,网易博客即使姗姗来迟,依然雄心勃勃。
说了半天,难道博客就真的不是东西,真的无法定义了吗?也不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至少可以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博客的变化虽然快过宽带的普及速度,但暂时的相对静止还是有的。
博客到底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博客两个字分解。
博,意味着广大、宽泛、包容,对博客来说有两重含义。
第一,就BSP们而言,可提供的博客服务无限广阔,相册、模版、计数器、留言板、时钟、星座运程、滚动新闻等等一应俱全,不久还会有专门针对博客的即时通讯功能出现(其实一个叫晒网的网站已经推出了,只是被很少一些博客使用,还没被BSP们认可);可综合的网络应用无限广阔,相册、圈子、即时通讯、邮件、论坛、音乐、图书、视频、交友、聊天室都是整合的对象;可获得的新闻无限广阔,博客跟踪网站Technorati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每秒钟有18篇博文产生,这种比报纸印刷还快的速度足以让BSP们免费获得取之不竭的新闻素材。
第二,就博客用户而言,可展示的内容无限广阔,从文笔到创意,从身体到心情,文字和图片能表现的东西太多了;可认识的博友无限广阔,从律师到老师,从天才到怪才,只要字典上有的,都能结识,而且从字里行间更好辨认;可说的事情无限广阔,从兔唇到好男儿,从开除冥王星到红楼梦选秀,只要是宇宙里有的,什么都能写,什么都能评。
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顾客,另一层是客人,这分别是对BSP和Blogger(博客用户)们说的。
先说顾客,激烈的竞争下BSP们必须把博客用户当作上帝一样来服务。“上帝”是盲从的,所以名人博客一出,草根们就跟风而上;“上帝”是爱慕虚荣的,所以标示浏览量的计数器和个性化的三级域名就大受欢迎;“上帝”是懒惰的,所以搜狐的玩弄版就推出了所见即所得功能。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准确的说是以用户的心理潜在需求为中心。
再说客人,博客的客人一般都还是博客,想让客人驻足,首先要有好门面,因为网民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其次要有好内容,因为第一次不能吸引别人,就很难再有第二次机会;最后要懂得回访,经常窜门,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好内容而言,常见的办法是三热,即评论热人、热事和热题,这在后面会有详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博客首先是一种自媒体,即以自我(包括个人和企业自我)的观点为中心,以即时话语权和即时出版权为主要特点,面向全球互联网发表的新型媒体形式。其行为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其应用具有零编辑和零成本的特性。
博客其次是一种网络交流形式,这种交流形式不同于E-mail和IM,是一种形式上以文章为主,内容上以个人性格、情感展示为依托,应用上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进行深度沟通的交流方式。
此外,撇开学术的角度,博客在中国还是一种新型的名人制造机器。木子美、芙蓉哥哥、Acosta、当年明月、舞女木木等等一批网络名人都是通过博客挤入名人俱乐部的,而好男儿等选秀节目也通过博客走的更远。就造星能力而言,博客成本低、见效快,实在是一条便捷的成名通道。
以上是对目前量变进行时下的中国博客进行的定义。定义在策划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知道一个产品的内涵或者给出一个产品的内涵都有助于推出符合市场口味的产品,正规点说这叫概念经济。极客是一个概念,维客也是个概念,博客同样也是个概念,只要这个概念定义的好,那就是一个新领域、新市场。
互联网是最具活力的一个市场,其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新概念源源不断的市场,即业界所谓的“互联网没有历史,也不需要。”
关于博客的定义就先讲到这里,下面将进入第二章:博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