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银河
水银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035
  • 关注人气:172,4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不是个东西(一)

(2007-05-24 09:23:53)
标签:

互联网

博客

网易

分类: 人在网途
 本文是我对中国博客市场的一点看法,于去年国庆节撰写,有些东西可能已经过时,但借鉴意义还是有的,希望业内同仁多多指教:)
    导言:

    博客是什么?是日志吗?

    当然不是,哪有日志写小说的;

    是个人主页吗?

    当然不是,因为企业也写博客;

    是个人网上家园吗?

    当然也不是,哪有家园说拆就拆了,说搬就搬了的。

    那么博客是……

    博客什么也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能把它一概而括,所以博客不是个东西。

    一个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果到了一提IM就想起QQ,一提搜索就想起Baidu的地步,博客市场就迈入成熟了。

    博客市场没有一家独大者,所以是不成熟的,是动态向前的,包括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这种属性决定了博客市场是一个机会的海洋,既包括BSP,也包括Blogger。

 

    第一章  博客的定义


    1.1从网易博客上线说起


    2006年9月1日,网易博客正式上线。这虽是情理之中的一件事,但却意义非凡。

    两年的准备期,一千万的博客承载能力,上千万人民币的投入,100M的单次图片上传,2000字的留言板,几乎感觉不到网页跳转的Ajax技术,一连窜的数字和信息背后是博客市场大洗牌的序幕悄然拉开。

    许多人撰文预测网易博客能否后来居上,这个问题有些多余。即使到今年年底,中国博客人数也才6000万,而明年将要达到1亿,这么大的市场空间加上门户的品牌资源优势和网易的专一精神,足以把“能否”二字中的“否”去掉。

    门户博客有绝对实力打赢博客门户,这一点毋庸置疑。原因我会在后面单独详述。

    网易博客的横空出世只说明了两件事:博客是一个门户不得不重视的市场和博客市场格局将会大变。一个市场的洗牌有以下四种起因:

    1、处于上升期。上升意味着发展空间和创新机会,先入者不能面面俱到,而且受到旧模式的束缚容易固步自封,后来者就有居上的机会。联想手机超过波导就是最好的例子。

    2、划时代到来。什么是划时代,就是新技术、新概念冲击的时代,旧的优势和经验作废,新的取而代之。适应者趁机崛起,不适者渐渐落伍,甚至惨遭淘汰,格局因而巨变。这样的洗牌最常见,google超越雅虎就是一例。

    3、环境变化。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四个方面。政治风向小变,市场格局大变;经济形式突变,市场格局应变;科学技术量变,市场格局质变;文化走向锐变,市场格局激变。市场格局的变化与环境可谓息息相关,比如3G时代的到来必定搅动网络市场的格局。

    4、外资进入。外部资本来源于国外,做事原则和企业文化与国内大不相同,所以竞争策略也会大不相同。国内企业对此不一定适应,又由于旁观者清和它山之石的规律,市场格局经常因此变化。例如google的进入就在逐渐撬动中国搜索市场的格局。

    与别的市场相比,中国博客市场非常特殊,几乎具备了以上所有起因。首先博客处于逐步走向大众化的上升期,其次个人门户时代的一步步迫近,再次网络文化和宽频技术的兴起,还有MSN等国外巨鳄的发力,博客市场的格局严重欠缺稳定性,洗牌在即。

    网易博客的推出,最担心的不是其他门户博客,而是那些博客门户。博客网、中国博客等新型门户的崛起在于门户没有参与竞争,它们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培养了市场和用户习惯,节省了门户们的市场探索成本。一旦门户大兵压境,他们的危机也就临近了。这一点从最近盛行的“web2.0正遭遇寒冬”的观点可见端倪。

    但博客门户就一定必败吗?不一定,几乎所有产品都存在差异,门户博客在博,博客门户在细,只要把握好这点,博客网们就还有机会。这就涉及到市场细分,如何细分取决于对博客的定义。大家一定会问:博客的定义不就是网络日志吗?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就像手机,大哥大时代价值连城,其产品定义就是“身份的象征”。后来价格下跌,手机逐步大众化,通讯功能越来越突出,其产品定义就变成了“移动电话”。到现在,MP3、照相功能逐步流行,产品定义就变成了“娱乐多媒体”。博客同理,定义决定了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市场潜力。

    那么,博客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下一节将告诉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