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频频被“找茬”说明了什么?【图】

标签:
电视央视找茬主持人白岩松千里草杂谈 |
近日,一网友在一论坛上帖出了一则名为《10月7日的新闻1+1白岩松喝高了上节目?》的贴子,称平日里的新闻1+1董倩和白岩松配合很默契,白岩松侃侃而谈。而10月7日的新闻1+1让人大跌眼镜!整个节目支离破碎,白岩松像喝高了一样憋的满脸通红,像祥林嫂一样念叨着“喜欢不喜欢”。主持人董倩整个节目下来始终和老白说不到一起,别扭贯穿始终。随后网友还贴出了一段长达21分钟的视频加以佐证。(10月14日 新华网)
近年来,央视频频被网友找出错误,念错字、补妆、打哈欠、字幕出现错白字、露腿等等。这次,又猜测白岩松醉酒上节目,白岩松和董倩都没有回应此事,不论消息是真是假,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对央视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从播音主持人的状态、形象,到字幕、发音,都会受到关注,对一些差错冠以这“门”那“门”事件。那么,央视频频被“找茬”说明了说明呢?
其一:央视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央视作为我国电视传媒业的龙头老大,作为党和政府的大嗓门,其收关注的程度是其他地方台无法赶超的。一个画面也许就几秒钟,一旦又了错误,总会被发现,关注内容的同时,观众也在关注央视的整体水平,包括一些细节。甚至主持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观众的视线中,谁走穴谁主持婚礼拿红包,谁花费20万元庆生等等,频频被找茬对于央视来说是好事,至少大家都在关注央视。
其二:央视管理上确实存在着诸多漏洞。网友说,贺红梅的“补妆”,她纯粹为了上镜的需要,这也体现了主持人对观众的尊重;而文静的“哈欠”,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有损形象,反让人为之尊重,每天凌晨三点半到岗,工作到八点半,那种辛苦和疲劳程度可想而知。在理解的背后,其实也有管理上的漏洞,至少是播导切换镜头又问题。央视相继出现诸如“生日门”、“婚礼门”等事件,直至今日白岩松的“醉酒门”事件,就更值得深思了。白岩松的主持风格,伶牙俐齿、端庄风趣、严谨大方,很招人喜欢,喜欢归喜欢,我们想问,这些情况央视都没有一个说法和道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应该有个规章制度吧。
其三:观众对央视的期望值很高。“新闻1+1”是央视的一档品牌栏目,那么对主持人的要求应该是相当严格的。播音前不准喝酒,这应是最起码的职业要求,作为央视的名主持人,白岩松不可能不知道,然他在节目中却“满脸通红”、“舌头都有些不好使”,而且说话总是“不着边际”,其醉也就无可质疑了。尽管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主持人的失误,但那应是工作上的小差错,对醉酒上镜现象,绝非一个原谅了事。出错也是看点,如果靠频频出错提高收视率,那将是央视的悲哀,也严重背离了观众的期望。
央视的瑕疵和纰漏,一次次敲响了警钟,真可谓警钟长鸣呀,但愿央视能真的引以为戒,加强培训、教育、管理,把制度定的细些具体些,处罚严格一些,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今天我们所做的足球,都和足球没有关系。”
“他可以不喜欢,你也不喜欢,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喜欢,你怎么办?”
“我喜欢你的门外汉,因为所有的门外汉,就是因为你们不可以失、失(口吃了)失去那么多呀。”
“非常有可能,从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就突然发现,他们现在不喜欢篮球啊。因为,为什么呢,他们一说起篮球的时候,哎哟,有那个时尚。但说起足球的时候它没有任何的时尚。这就是我们过去好多年把很多事情做错了。如果要是把这个事情做对了的话,咱们也许可以让你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共同喜欢足球啊。”
“我只反过来问你一句,你喜欢中国足球吗?其实我们是有、有条件的,假如你要是喜欢,我喜欢,我们都共同喜欢,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共同喜欢的一些事情,有一些人不喜欢,特别怪。所以我觉得还是有空间的。”
声明:本文由新浪博客千里草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QQ:734457636
最近更新文章:电视主持人口误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