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木运年“冬至”至“大寒”主打菜

(2007-12-25 09:55:21)
标签:

2007木运年

冬至

大寒

杂谈

分类: 素味

2007木运年“冬至”至“大寒”主打菜

(2007木运年的暖冬)

 

2007木运年的草木长势就是旺,到了冬天,也是眼见为实的暖冬,前些天,立冬过了好些日子了,北京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柳枝还没有秃败,看上去,竟还是绿色的。

冬至那天,恰好赶上去大道堂调理的日子,听刘教授为大家讲大寒前的气候变化与相应的饮食调整。

刘教授说,从小雪始至大寒(2008年1月21日)前,为冬行夏令,是个暖冬。从郊区的小麦地里可以看出,按正常气候来看,北方应该是冰天雪地,小麦处于藏阳的冬眠状态,待到来年春分过后随自然界升发的阳气而生长。可是,今年的这个时节,小麦地没冻,太阳一照,返青了,说明自然界的阳气没有藏住。而大寒过后的春行冬令,小麦将面临“倒春寒”的考验。

 

回家后,对冬行夏令感到不解。迷惑的是,究竟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而且是未行先知。

虽然在刘教授的养生讲座中知晓“不懂三阴三阳,不懂五运六气,张口动手皆是错”。但我是个懒人,所有感觉繁琐的东西,总是能往后推就往后推,能不先看就不先看。

幸亏我家那位这些日子一直在看五运六气,所以,时不时会在我耳边唠叨几句,虽然听不懂具体的来龙去脉,但总算对一些名词不算陌生了。

 

昨晚饭后,翻看大道堂杂志的一篇文章《丁亥年“三木共荣”之思考》。当看到“丁亥年,初之客气:阳明燥金;二之客气:太阳寒水。故此有了丁亥年的春行秋令和春行冬令之象”时,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现在是“冬行夏令”了。

今年的初气之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阳明燥金,可不就是春行秋令吗!同理,今年的第六部气,也就是终气,即从小雪始至大寒前,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却是少阳相火,所以是冬行夏令,也就是说,冬天的节气,来的却是夏天的气候,故为暖冬。

 

这么说,可能有人还是会糊涂,但我目前的水平也仅够笼统解释,细说,我也是肚里无料。

 

说回实在的。

冬至,自然界阳气始升,到大寒前,在饮食起居上应注意降肝火,滋心阴。因为,木气盛,肝应五行之木,木生火,易肝气上炎,再吃温补食物,生内热。加之北方屋内供暖,加重内热,易引发唇舌干燥,失眠,感冒等症。

在饮食起居上应注意:

第一、慎食人参、红参、党参、黄芪、肉桂、灵芝、西洋参、冬虫夏草、松花粉、蜂王浆、阿胶等温补之物;以及羊肉、狗肉等温补的肉类和素食补物,比如,红枣、桂圆等。

第二、最好不饮酒,不论白酒,啤酒,还是红酒等,若饮酒需酒后清热。

第三、炒干果改为水煮吧。尤其是炒瓜子,瓜子称为向日葵不是白叫的,因为时时刻刻向阳而生,吸收了充足的太阳能量,是阳气很足的食物,再加上干炒,易生热。对身体反应敏感的,可能晚上吃些炒瓜子,一晚上就失眠了。不是耸人听闻,大概一个月前,傍晚做采访时,点了杯姜汁奶茶,晚上睡觉,辗转反侧,燥热难眠。想不明白是怎么了,后来明白了,原来是姜汁这个升阳之物惹的祸。傍晚时节,又是九点半睡觉的人,吃什么升阳的姜吗!眼见杯近底的时候,竟然还蓄了热水,接着喝。唉!还是没学懂。

第四、忌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及洋葱、韭菜、茴香、生的葱姜蒜(包括蒜苗,蒜黄)等。

总之,宜吃性凉,性平的食物,口味宜清淡,少吃煎炸油腻味重的食物。

“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夜晚,肝气太盛,阳气不收,容易失眠,所以,尤其晚餐,适宜吃些可以去内热且口味清淡的蔬菜,且晚饭要少吃,最多七分饱,最好五分饱,因为“胃不和而安不寝”。

 

白菜

2007木运年“冬至”至“大寒”主打菜

 

内热重的人常伴有口干舌燥,牙龈肿胀,喉头作梗等现象,中医认为,这是内火上升,津液不足的表现。唐代的《食疗本草》和明代《本草纲目》都有关于白菜的记载,认为白菜是养生食品,吃了能通利肠胃、清热、生津润燥。

有的婴儿喝了牛奶常会出现内热现象(表现为眼角生胶、眼垢封结眼皮、唇部干舌、爱吮口,夜不安睡,啼哭等),可将白菜捣烂后加入冷开水滤汁,然后煮沸,待热度降低后给小儿喂服,连续几日后,内热自消。

 

萝卜

2007木运年“冬至”至“大寒”主打菜 

 

关于萝卜,我国民间有很多谚语,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为什么要“冬吃萝卜夏吃姜”呢?因为冬天气候寒冷,人身上的毛孔相对处于闭合状态,气血主要都往内脏走。所以,冬天人们容易出现内热,萝卜性凉,滋阴,能消积滞,顺气,化痰热,解毒生津,可以把内热降下去。而夏天天气很热,阳气往外散,体内就出现了空虚,寒就趁虚而入。所以,夏天人们往往容易拉肚子,内寒的人,夏天反而要吃姜。

 

冬瓜

 2007木运年“冬至”至“大寒”主打菜

 

冬瓜古称“地芝”,因其形状如枕头,又名“枕瓜”,也叫“白瓜”,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冬瓜“久服轻身耐老”。

冬瓜味甘,性微寒。历代本草有记载,冬瓜能消水肿,去热毒,利小便。小孩小便不畅,有轻微刺痛,可用冬瓜煲汤饮服。

冬瓜瓤中有籽,籽可入药,医书称作冬瓜子,常见于治咳嗽的处方。比如,用冬瓜子、川贝母加冰糖与雪梨同炖或蒸煮,对咳嗽化痰很有功效。

 

莲藕

2007木运年“冬至”至“大寒”主打菜

 

北方管连藕也叫莲菜,营养丰富,民间早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

莲藕性寒,味甘多汁,生食,可消瘀凉血、散血,清烦热,止呕渴,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止血而不留瘀。莲藕熟食,其性由凉变温,虽然失去了消瘀、清热的功效,但有益胃健脾,养血补虚的功效。

选藕时要挑表面发黄、藕体粗壮的,断口的地方闻着有一股清香。使用工业用酸处理过的莲藕看起来很白,闻着有酸味。

藕尖部分较薄,可以用水氽后凉拌。中间的部分适合炒着吃,较老的一般适合制成藕粉或甜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