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秋冬养生 |
分类: 素味 |
防寒邪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是,到了晚秋,正是秋冬交替的时候,气候变化较大,尤其北方地区,当强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时,仍一味强求“秋冻”,则适得其反。
“病在一穿一脱之间”。也就是说,就在寒热交替的一瞬间,病邪已经侵入身体了。所以,懂得养生的人一定掌握穿衣脱衣的技巧,比如:初秋天气转凉,勿急急穿上厚衣厚裤,适当“秋冻”以助阳气内收,但同时要注意背部保暖,尤其当人静止不动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吹风。当感觉有些热,身上微微出汗的时候,切忌马上脱衣,因为,这时候,热已经出来了,脱去外衣图凉快,寒邪趁机而入。在空调环境下办公的人,穿着宁可稍稍热一点,也不要觉得身上凉了。最好常备一件马甲或披肩,以便保暖。
防风邪
中国古代有“春天定罪,秋天问斩”的制度,就是因为春天生机勃勃,而秋天则有肃杀之气。
“风为百病之始”。下午3点至晚上9点(北京时间)为一天之秋,尤其在秋冬季,为防风邪,应尽量避免晚饭后去户外散步。
另外,睡觉时要关窗,不能透风(同理,入睡前要关闭空调和电扇)。因为,人在睡着的时候,体温降低,体内会升起阳气,将人体保护起来;这时候受风,就会吹散人周身的阳气,而体内会再次升出阳气,又被吹散,周而复始,体内阳气耗散,寒气便趁虚而入。
防阳气外泄
秋主“收”,冬主“藏”。也就是说,秋冬两季是阳气收敛和储藏的季节。所以,如果秋冬两季做运动,微微出汗尚可,若大量出汗,则会使阳气外泄。
“汗为心之液,在内为血,以外为汗”,秋冬两季,特别是冬天,还应注意避免按摩(特别是后背和头部)、桑拿等,以防阳气外耗。
多晒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现代人普遍晚睡,加上日照太少,多阳气不足,体质偏寒。有的女性,即使是夏天,也手脚冰凉。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多晒太阳,尤其后背,因为“督脉”行于背部正中,总领一身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当人感觉后果背有凉意的时候,说明寒气已经进来了。背为纯阳之地,不容一丝寒邪之气,寒气一旦侵入,人就要病了。相反,当你有意识地经常晒太阳,当后背晒得暖融融的时候,你会觉得全身的筋骨都活动开了,有劲了,精神也很愉悦。所以,太阳也是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