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忠实的倾听者

(2007-07-26 04:13:41)
标签:

水结晶

水知道答案

江本胜

分类: 枕边书
 忠实的倾听者 忠实的倾听者
 

〈片段三〉自然界的构成真的可谓非常神妙。有声音,就有倾听声音的高手——那就是水。

 

……

既然万物都能发出波动,那么也必然能发出声音。

不过我们未必能听到所有的声音。也许少数人拥有能听见树或者花草之间的对话的能力,但绝大多数人的耳朵却听不见植物所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比较稳妥的说法是,万物所发出的每一种波动,都能被置换成各自不同的声音。

 

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大约在15~20000赫兹之间。所谓赫兹就是指一秒钟所波动的次数。只能听到这个范围内的声音其实对我们很有益,如果能听到所有的声音的话,恐怕夜里我们就很难入睡了。

 

自然界的构成真的可谓非常神妙。有声音,就有倾听声音的高手——那就是水。 

 

忠实的倾听者

听《田园交响曲》后的水结晶

 

忠实的倾听者

听《离别曲》之后的水结晶

 

忠实的倾听者

听“重金属”后的水结晶

 

为什么水听到音乐,其结晶会发生变化呢?还有,为什么听到声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呢?这一切都因为有“波动”存在,还因为水对万物所发出的波动都非常敏感,它能将那些波动一一如实地复制下来。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波动。音乐所拥有的波动频率,是在人的耳朵最乐于接受的范围内。连佛教仪式中的诵经,都通过开口发声,产生出一种有治疗作用的波动。

 

忠实的倾听者

看到海豚照片后的水结晶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释水看了文字后其结晶所产生的变化呢?那是因为写在纸上的文字本身就会发出一种固定的波动频率,而水能够感知到这种频率。

 

水可以忠实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发出的波动频率,然后通过我们肉眼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视为一种波动,并将这种波动给它留下的“印象”具体表现出来。

 

而语言到底又是什么呢?据《圣经》记载,宇宙在创造万物之前,“语言”就已经存在了。

 

我从来不认为语言是人创造的,而觉得是人类从大自然当中学会了语言。

远古时代,当人类还生活在蛮荒中时,或许为了自己的安全,通过倾听自然界中种种事物所发出的波动及声音,以确定是否有危险临近,才慢慢学会了自己的语言。

 

轻拂而过的风声、潺潺而流的水声、动物漫步草丛的脚步声……

 

人类可能通过辨别这种种声音,然后用嘴唇和声带模仿这些声音,并与同类之间相互传递这些信息,这就是人类语言的最初雏形。或许他们当初只能使用两三个最简单的音,但随着文明的进步,积累了更多经验之后,语汇量也渐渐丰富起来。

 

那么语言又为什么因国家及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关于这一点,同样可以用语言源于大自然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人类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当然就有差异。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环境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灼热的沙漠、气候多变的欧洲、闷热的南亚小岛,这些环境迥异的地方所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拥有的声音就相当丰富,从而用来表达大自然之灵动的语言也异常确切与多样,以象声词为例,就有“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

 

作者简介:

 

《水知道答案》作者简介:

 

江本胜,1943年生于日本横滨市,医学博士,IHM研究所所长,IHM国际波动之友会长。自1994年起,开始在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和观察水结晶,结果发现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看到“爱”与“感谢”的字样,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骂作“浑蛋”的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聆听古典音乐的水,结晶风姿各异,听了歌词沉沦,节奏聒噪的重金属音乐,水结晶则歪典散乱。

 

《水知道答案1》的片断连载正在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