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馒,也是饽饽

(2007-01-03 11:23:12)
分类: 素味

是馒,也是饽饽

(凉馒头可以吃,冷米饭不能吃。什么道理?)

 

爸妈是山东人,虽然后来去了新疆,我和哥从小在南疆小城长大。但是,家里还是沿袭了山东人的饮食习惯,蒸馒头,包包子,包饺子,擀面条。

面,我是喜欢的,不过,米饭也是爱的。所以,记忆里,过段日子,妈就会在蒸馒头时用铝饭盒给我蒸顿白米饭。

后来,去营口读高中,第一次吃东北大米,香极了。那种口感和味道,似乎不用就菜也是可口无比的。

从此,更加爱上米饭。

命运辗转,上大学,考回新疆,吃大食堂。

馒头或米饭?

不是馒头就是米饭。

其实是没有太多挑剔的余地的。当然,维族食堂的抓饭和拉条子是平起平坐的香。不过,去晚了,哪个也抢不上了。

后来,在深圳做会计,满大街都是快餐盒饭,几乎顿顿米饭。那两年,心思全在别处,食物只为饱腹,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情用来对进口的食物进行分别。

 

再后来,来到北京,跟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成家。

一个问题是,这个河南人爱吃面食,让他天天顿顿吃面,也是不会喊腻的。可是,我的米饭呢?当然可以吃面,但总不至于不吃米饭吧?

折衷的结果是,除了面条饺子包子等,一般情况,中午吃米,晚上吃面。外面买的馒头真不够实在,发的过狠,看着个儿大,一捏一点儿。而且,一次竟然听说,有损人者为了催面发酵,背地里放洗衣粉活面。也许是心理作用吧,有一阵儿,每次吃又白又胖的大馒头,总感觉有股子洗衣粉的怪味。

自己蒸。自己蒸。

不用富强粉,不用太白粉,用标准粉,蒸出来的馒头不白,但有麦香。

自从吃自己蒸的馒头以后,一顿米饭一顿馒头的规律,就不那么执着了。因为,很多时候,感觉白米饭在嘴里味同嚼腊,就算挺贵的香米,也只是闻起来香而已。

后来,吃素,买全麦面和糙米。营养有所保全,不过,口感的确不精致。于是,馒头,饺子,包子等,还是用标粉。全麦面呢?可以早餐时跟燕麦掺在一起做面糊糊。用黄豆做豆浆时,加入糙米,花生和白芝麻,味道也不错。

 

前几个月去上海,在公婆家小住。

公婆手巧,搬去上海后,跟在安阳一样,支个大面板,馒头饺子包子盒子面条馍,顿顿手工。

临行前,婆婆传我做馒头的两个小诀窍:

头一个:面发好了,在面板上揉面的时候,先用擀面杖来回压面团,蒸出来的馒头会很筋道。

再一个:将分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馒头”后,先不要着急上锅蒸,为什么?你将揉好的“馒头”在手里掂掂?一定份量挺足的。这时,要盖上厚布,包严实了,尤其是在没有暖气的南方的冬天,得需要挺长时间。等掀开厚布,将馒头在手里称一称,什么时候,在你手里的“馒头”轻了,就可以上锅蒸了。

什么道理?面在面盆里发酵后,是有蜂窝的。经在你面板上揉来揉去,就会成为“死”面团,这时,你要让它们在温暖的环境下醒一醒,等空气进入它们的腑脏,就“活”了。“活”了的面团,蒸出来,才是又暄又软的。

除了白馍,婆婆还教我做枣馍,说,回家后给东亮露一手。还说,样式更漂亮更复杂的,还有哪,以后慢慢再教我。

 

山东人管馒头叫饽饽。

记得小时候家里住一楼时,有个挺大的后院,种了菜,还有地窑。过年的时候,妈都会包很多的枣饽饽,光顶饽饽,豆饽饽,放在缸里,吃的时候只要馏一馏就好了。

河南人呢?叫馍,音同“末”,降声。去安阳领结婚证那年,东亮教我说河南话,学会的第一句就是——咱妈叫你买点儿馍嘞!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跟婆婆缘份很好,亲如母女。

很早听过“山东河南一家人”的说法。虽然,我曾经有过冷落馒头的历史,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大道堂」的刘逢军教授在《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一书中提及一个很多人都忽视的养生常识——凉馒头可以吃,冷米饭不能吃,尤其在空腹的时候,吃了冷的大米饭或糯米饭,会伤脾胃。什么道理呢?水稻夜晚开花,日出闭合,属阴性,性凉。而麦子相反,日出开花,夜晚闭合,属阳性,性平。所以,北方妇女坐月子通常多吃面食,不吃大米。

所以,接下来要添的家当是鏊子。有了鏊子,就可以烙饼,就可以做菜盒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