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

(2006-10-04 08:35:40)
分类: 枕边书

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

 

〈片段五〉老子讲:“与世无争,天下莫能与其争。”奢欲往往引起纷争耗费精力,常常未能如愿而身先亡。

 

人有实欲和虚欲之分。孟子讲:“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乃维持生命,色乃繁衍生命 。此二欲属实欲,但也应适可而止。其它欲望为虚欲,随缘而得,不可强求。

我曾听说一人,他是西北某县政府的一位小车司机,四十余岁,药王孙思邈的同乡。此人闲时便读中国古代经典,谈论人生哲理,学问高深而透彻,可他并未产生过多虚欲,一直安于本职工作。问其原由,答曰:“我侍候过许多领导,似看了许多场戏,戏后品味,更加珍惜我的现状。我工作稳定,家有贤妻,又生儿育女,足矣。知足常乐。”

这位司机的处世之道朴实而深邃,他将虚欲看得淡而无味,所以他生活得有滋有味。相反有些人把虚欲看得过重,终被虚欲所害。据朋友介绍,他工作单位有一位处长,在上报提升副厅局级过程中,发现已患肝炎,夫妻俩商量,为不影响提升而隐瞒病情,我的朋友善意提醒:“处长,你近来脸色不好,是否到医院检查一下。”他怒目而视道:“这个时候,请别开这样的玩笑,我身体非常好,比你们都早来晚走嘛!”当提升命令下来时,他当场昏倒在礼堂,送医院检查已是肝癌晚期,两个月之后死去,临终前对妻子讲:“你们今后可以享受厅局级家属的待遇了。”

可见,执着地追求“有”,结果是无。道家讲“有即无, 无即有”;佛家讲“色即空,空即色”。本例中所提之人虚欲过重,其结果可怜、可悲、可叹。

一次,佛祖释迦牟尼见一善良的男青年躺在草地上望星星和月亮。便问:“你在想什么? 青年说:“想挣很多钱。”佛祖问:“挣了钱干什么?”青年说:“盖座漂亮的房子。”佛祖问:“盖了房子以后呢?”青年说:“娶个漂亮的姑娘,再生几个孩子。”佛祖问:“再以后呢? 青年说:“我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和月亮。”佛祖说:“你现在不就是在看星星和月亮吗?

老子讲:“与世无争,天下莫能与其争。”奢欲往往引起纷争耗费精力,常常未能如愿而身先亡。

《菜根谭》也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福境祸区,皆由念想造成。释迦牟尼则讲:“ 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念沉溺便为火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人的念想不同,看待自身所处的境遇就有差别。观身边之事即可了然,富贵之人常受奉承,便觉得自己可敬可爱,却不知人家只是奉承其权势、地位而已;贫困之人常被侮辱,侮辱的也只是贫困和寒酸罢了。既然人被尊崇和轻视的不是人本身,而是身外之物,那么应该得之不足为喜,失之不足为忧。何必为此去争,何必让它占据了心中的平和之位呢?

 

 

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

 

——以上片段截选自《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养生理论篇〈平和是养生的起步〉」

刘逢军教授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转载于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http://www.dadaotang.com

注:转载内容与原文相同,只是,为了网上浏览的方便,有的段落有拆分。连截部分仅为此书的极小一部分。其余,还有养生理论篇中〈善是养生的阶梯〉〈悟性是养生的潜能〉〈顺其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以及〈龙文化的养生机理〉〈饮食行为篇〉〈房事优生篇〉〈自然疗法篇〉〈中医调养篇〉以及〈病案点评〉等等内容。

此书不仅是学习华夏祖先留下的中医瑰宝《皇帝内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入门书籍,也是开启悟性,修身养性的必读书籍。推荐给对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北京大道堂养生研究院有售

希望更多的朋友,有缘份,有福气,结认 刘教授,学习中医养生常识,此生身心安康。

 

《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截选片段的连载正在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