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编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载中国消费者报
■卫生部卫生行业养生师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逢军
秋季重点防“燥”
近日,很多注重养生的朋友问我,秋天到了,从传统养生的角度,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这里,我不妨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些防“燥”的知识。
今年的8月7日立秋到11月6日霜降为秋三月。传统养生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国学经典《黄帝内经》提出的“顺四时而适寒暑”,即: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平和的心态和平衡的身体状况去适应它。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的“藏”作铺垫作准备的,所以秋季养生讲一个“收”字。秋季的主要特点是“燥”和“干”。立秋过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时天气尚热,所以燥而热;到了深秋季节,天气转凉,就会变得燥而凉。燥热和燥凉,这就是传统养生所关注的秋季特点。
天气的特点反映在人们身上,同样可以表现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初起时多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有时咯痰粘腻不爽,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舌尖舌边红,苔薄白而燥等证状。凉燥初起时多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寒流涕,如受风寒;唇燥咽干,干咳连声,舌苔薄白而干。
受燥侵袭出现不适之证,常常类似于“感冒”,同时伴有上火、便秘等现象。区分温燥与凉燥的关键问“心”。心里面感觉烦热者为温燥;感觉寒凉者为凉燥。
温燥初起者多吃水果和汤水即可恢复平衡;凉燥初起者在心里感到冷时应喝姜糖水,驱除寒气。如果寒气驱走后又转为温燥,那么仍需按温燥处理。不适症状难以控制时,应及时请医生处治。
平时预防秋燥多用润法。根据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西瓜皮汤(去外皮),等等。水果方面,可以选择白梨、西瓜、香蕉、苹果、哈密瓜、荔枝等。除上述食物外,还可以适当吃些醋等酸味食品。因为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秋应肺……用酸补充。另外,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猪肺、牛羊肺为好。秋燥季节尽量少吃辛辣,少喝白酒,避免燥上加燥。
秋天主“收”,所以人们应该像秋收一样地收敛神气,使正气内存以抵御秋日的肃杀之气,使人体的肺与天相应,像天空一般的清。这样,神志安宁,可以避免因“燥”而“躁”。秋季要早睡早起(古人晚睡不过21点;早上3点之后、5点之前起床)。天亮时外出锻炼,晚饭后减少外出以防秋邪。这些都是秋天的养“收”之道。如果不遵从天人相应的道理,就会造成秋季无“收”;无收则无冬季之“藏”;没有冬藏,就没有春天的“生”;无春生也就没有夏天的“长”。所以,冬天的病往往是秋天没有得当的“收”所造成的。
人只有与自然和谐,才能借天力还以人力,保持平衡的身体和心态。
——深信缘份的不可思议。茫茫人海,在我不知应该去哪里寻一位良医大德的时候,朋友给我发了一篇刘教授讲解的《调理平衡 和谐人生》的文字资料。从今年夏天始,一直受益于大道堂刘教授的医德、医术,以及经他深入浅出讲解的中国传统养生常识,念念感恩,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去除陈见,尝试了解中医养生,有缘结识大道堂,结识刘教授。
推荐阅读以下养生资料:
《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刘逢军教授著
《调理平衡 和协人生》DVD光盘 主讲人:刘逢军教授
《回归自然 科学养生》DVD光盘 主讲人:刘逢军教授
《传统科学 优生优育》DVD光盘 主讲人:刘逢军教授
《女性健康与中医养生》DVD光盘 主讲人:刘逢军教授
《少儿保健与中医养生》DVD光盘 主讲人:刘逢军教授
《善待癌症 中庸养生》DVD光盘 主讲人:刘逢军教授
《起居饮食话养生》DVD光盘 主讲人:刘逢军教授
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http://www.dadaotang.com有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登陆大道堂的网站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