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尺度会议室人到中年洪烛杂谈 |
《小草的怀念——写给诗人雷抒雁》
小草没有嗓子
是喜欢小草的人在歌唱
小草没有耳朵
是小草喜欢的人在倾听
小草不小
经历再多的沧桑也不老
小草不老
几辈子的事也忘不掉
当年的小草
如今比树高
当年的歌手
忽然不见了
【做客人民微博,应网友请求写诗纪念《小草在歌唱》作者雷抒雁】

(肖林)
——载2010年5月27日《金陵晚报》D5版
洪烛:大学是一个国家文学的新兵连。由此看来,大学中的诗学教育对学生的生活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雷抒雁所说,自由的阅读可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系统的诗学教育是“创造性的总结”。
洪烛高中时期偏科严重,本来是上大学无望的。可是后来他中学的领导将他的100多篇诗作寄给各大高校时,武汉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破格给他录取通知书。他最终选择了武汉大学。在他看来,大学是一个国家诗界的新兵连或者预备役部队,而预备役部队的水平决定着未来先头部队的水平。“我们这一代的诗人对诗歌的不懈追求,与80年代的大学教育是分不开的。这种教育使我们将诗歌当成信仰。”他说,那时的他,被塑造成了文学的战士,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这个理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诗歌关照下的成长
“诗歌伴随着我们一代人的成长”、“诗歌本身就是一所大学”、“诗歌是民族基本教育的教材。”……诗歌与成长、大学到底有着怎样必然而又微妙的内在联系? 5月26日下午2点半,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第六会议室,包括中国作协《诗刊》社常务副主编李小雨、著名诗人雷抒雁、青年诗人洪烛在内的30多位知名诗人、作家、学者齐聚一堂,举办了一场以“诗歌、成长与大学”为主题的座谈会。在我校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宗刚博士的主持下,诗人们理性与感性并用,试图回答这一兼具现实性与创造性的问题。
http://zs.njust.edu.cn/newzs/manage/UploadFiles/2010527222624720.jpg
http://zs.njust.edu.cn/newzs/manage/UploadFiles/2010527223818296.jpg
“文饭诗酒”是雷抒雁对于诗歌的理解。“做饭是件挺简单的事,但是酿酒却要经过发酵、蒸馏、勾兑的复杂过程。”雷老提到,有些小说家或者小说评论家说自己不写诗也不懂诗,其实他们只是不读诗而已,不懂诗又怎么能搞文学呢?“诗是极度抽象的,是文学的终极形式。”
http://zs.njust.edu.cn/newzs/manage/UploadFiles/2010527222716768.jpg
我们的民族有着深厚的诗歌传统。“杜甫的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把落叶与长江联系在一起,是把人生的一瞬放置在历史的永恒的大背景之下。”雷老以显然对古诗有着深刻的体悟,“《静夜思》只有20个字,也没有明白的指出诗人想的是谁,只是把这种思乡之情放置在他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在这些诗歌中,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及意象的把握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被雷老称为“了不起的创造”。
诗歌既有“无用之用”,又有着“可用之用”。比如《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就是在婚葬的时候吟诵的。但雷老也发现,在许多国家,诗歌也发挥着这样的作用,甚至超越我国。“比如戴安娜王妃逝世的时候,人们集体吟诗为她祭奠。”
http://zs.njust.edu.cn/newzs/manage/UploadFiles/2010527222755973.jpg
我国的诗歌在深厚的传统积淀上发展至今,对于古诗隐性、空泛、概念化的缺陷进行了很好的弥补。但是,诗人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今诗界正在经历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猛烈撞击。李小雨认为,目前诗歌也面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诗歌的创作环境更为宽松自由,很多更倾向关乎个人的探索,例如网络诗歌。“目前写诗的人很多,但是找不到特别优秀的”。在《诗刊》的诗篇选择上,她也面临着审美底线与现实尺度把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