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抵抗世俗的急先锋,永远站在风口浪尖

(2012-07-20 13:07:24)
标签:

杂谈

洪烛

中国

文化

诗歌

文艺

北京

散文

创作

以真诚为屐,诗意地皈依

——胡美英散文集《记忆的背包》序 

                                           洪烛

  从某种视角上讲,散文可以分为“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可见真正优秀的散文不应该是一种“纯种”,而是“杂家”。就我个人的审美趋向,我觉得散文的核心力量,是具有神圣感、最不易被世俗化的诗人散文。诗人散文既要求内容,也要求形式,就如诗歌一样,永远是抵抗世俗的急先锋,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作者注定是站在时代、文化或人性的至高点,在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上取得超人的高度。诗歌是野生动物,散文是圈养动物。诗人散文是脱缰野马跑到别人圈中被圈养,这就给散文这块自家园地带来一丝野性。有史以来,最早的、最多的、最扛鼎的散文家,大都是先写诗而后写散文或者是既写诗又写散文的。如张承志虽是小说家,但其散文却不是小说家散文,而是诗人散文,他骨子里是诗人。鲁迅的《野草》,也是“诗人散文”。没有诗意的散文,我是不能容忍的。

    我一直把西部,当作诗歌的故乡。

    读过胡美英散文集《记忆的背包》电子版,让我闻到了一股自西部飘来的诗意,让我欣喜。我和胡美英有过一面之缘,那是2007年一个初春的黄昏,我去甘肃参加诗歌活动,在嘉峪关作短暂的停留,嘉峪关的文友邀约在一起在一家酒店门前等我。黄昏的细雨中,一个清瘦、文弱的女子于人群中静默不语,如一雨雾中的青莲,婉约而立。后来吃饭的席间知道她叫胡美英,喜欢写散文,柔软的“南腔北调”让人联想到她那埋在楚乡深处、芙蓉树下的胎衣,方知她身上散发着水韵的来由。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种诗意。

    形容点说,《记忆的背包》是一帧帧以真诚为屐,皈依诗意的脚印——

  胡美英渴望做一个思想的行者,她用打着酱色血痂的双脚真诚地走着脚下的路,在南方,在北方,在每一处她所能到达的地方,做着心灵的散步(《重返校园》)。她向往斯文·赫定的小木屋、向往海德格尔精神的高坡、向往梅耶丝的老房子、向往梭罗的瓦尔登湖、向往三毛的撒哈拉(《我们距离大师的心灵居所有多远》)……她用思想和这些大师们交流,事实上她的思想也超越了她的年龄和阅,几乎接近着与大师们交谈的高度。 

  她真诚地热恋着她的故土和亲人——故乡和亲人,永远是她行程的归点和起点。因为年少时的一次懵懂别离,几乎耗尽她所有的精力,哪怕是挣扎得遍体鳞伤,也不让故乡和亲人为她掉一滴眼泪。她积蓄着所有的能量,不断收拾着行囊,只为四年一次千里万里的回归(《亲情阳光》)。在香樟树下,在芙蓉花香的小村徜徉,以至于一看到木架床、竹摇篮这些与故乡味道有关的东西,就会让她热泪盈眶(《梦幻湘西》)。在西北大地,迎着强劲的西北风,她一次次地回望;每一次回望,都几乎让她精殚力竭,可是故乡还是一点点地远了,但她还是永远也走不出南方(《雨做的南方》)…… 

  她真诚地热爱着她的朋友和爱人——每一个用文字与她交流的人都会得到她力所能及的关照(《只说写字》),至于那些人生路上的朋友她会敞开心扉、肝胆相照(《与雪有关》)。“华美的袍穿在身上,虱子却爬在心底。”受伤的时候,即使“心碎成了弥天的血”,即使伤得体无完肤,她也是将伤痛留给自己,把温暖和祝福送给朋友和爱人,这种大度和宽容,与她思想的高度一脉相承(《与雨季有关》)。“那一世/转山转水/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承德记忆》)她的爱像她的文字一样质感而执著,她坐在她喜爱的散曲里,也把自己坐成了一首散曲,把文字修成一首首赋予乐感的诗,忧伤而美丽,这种忧伤“藤萝一样的坚韧而刚强”,这种美丽芙蓉一样的经霜而洒脱(《长发飘落的忧伤》)……

  她真诚地热恋着她生活着那片疆域、那片戈壁热土——走在西部的路上,一处花红、一片草绿,一缕炊烟的升起、一泓清泉的涌出,都会让她感动(《如水的深情》)。夏天的时候,她背着行囊、顶着漠风流浪一样地去能去的每一个地方,一次次地在阳关、阿克塞、焉支山等诗意生长的地方流连(《祁边山下》《雄关脚下》),让飘扬的长发在骆驼刺、芨芨草、红柳丛的上方舞成戈壁最生动的风景……在黄土高原为每一条枯竭的河流而忧伤,赤脚坐在鸣沙山顶听沙海的心跳,行走在戈壁深处,让那篷篷点点红红绿绿的骆驼刺燃成心中的火苗,感受“自然无敌”……  

  好散文既是朴素的,也是平静的,就像贵族的农庄,可以让人懒洋洋,但那是冬日暖阳下草坡上太阳、草棵和泥土混杂出的清香,让人沉醉而安静。这是散文与一些零零星星的记述文字最根本的区别,从这一点上讲,说散文是一种贵族文体也不为过。

    让一种精神的东西沉下去,或改变方向,都叫修养。但修养不是朴素,而是奢华,做朴素是更大的奢华。而这种朴素就是真诚,这种真诚是学习不来的,像陈寅恪的倔强,像王国维的儒雅,是一个人的禀性使然。

  真诚,是做人的最好品质;真诚更是散文的生命,散文里的真诚也便成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好的散文是文字中的贵族,它让思想和个性自如飞翔,也是有探究、有深度的疼痛和欢喜,一如她的《我们距离大师的心灵居所有多远》里的境界,大气,洒脱,闪烁着智性的光芒。

  这样诗意的皈依,是意识的流动、是意境的变换,而不是文字的叙述,先诗歌后小说而后散文的胡美英,在这一点上似乎是得心应手。在她的散文里,看不到人们趋之若鹜的世俗,看不到为红尘所染的沉沦,是一片静好的精神家园。

    在这种真诚和诗意面前,任何的不完美都可以原谅。

    真诚、率性、才情是散文家所应具备的品格,唯有几分高傲的风骨、几分智慧的刚性,才能保持住我们心灵深处这份真诚的韧劲,完成散文最高境界的诗意……这份难得的真诚、这份难得的诗意,让我不忍拒绝,于是,于百忙之中,于谢绝千百人之后,为其作序,以表我对真诚和诗意的敬畏! 

   《记忆的背包》感染了我,读之欣喜,寄希望于有大成;相信也会感染你,感染走近她的每一个人!一如楚国之女儿,洒脱凄美如芙蓉,清白两相惜!

 

 

洪烛

                                    2012年6月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