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也有可能大海并没有改变,而是我在改变,四次见到海的感受相差悬殊,简直像四个人在观察同一个大海。大海只有一个,我的心情却有四种。四种心情,四个内心的大海。我还年轻,以后还会有更多见海的机会,对海的感情也会同样的增加。每次与海遭遇总有新的体验,并赋予大海以新的概念。哲人、朗诵家、暴君、挑战者、人类的邻居……我想过的还不止这些。
譬如这次,从连云港搭乘海轮巡航(而不仅仅来海滨浴场游泳),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对汉语中“脑海”这个词汇产生了新的认识。小学写作文时我就惯用这流行的套话:脑海里浮现了什么。但那时并没想到这和大海有什么关系。今天从船舷上俯视深不可测的海水,才略有所悟:把人类的头脑形容为大海,是既贴切又豪迈的比喻,同样的博大、深奥、敏感、灵动。只不过前者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每个人的记忆都包容着一片水域(大海的缩影?)被提醒的事物凌空闪现,就像从水底浮起的沉船,我甚至从反面理解“脑海”这个词汇:为什么不能把大海想象成一位巨灵的头脑呢?这注定是一位浮想联翩、夜不成寐的思想者,如同罗丹的同名雕塑,它的躯体静止为陆地,但头脑里的波浪却永远地运动。大海啊,你为什么永远不平静,你在夜以继日地思考着什么?那肯定是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简直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果大海都变得静止了,那样的世界我们怎么可以想象(除非地球停止了转动)?大海是不会变成白痴的,它的头颅里蕴藏着打捞不尽的鱼群、藻类、波涛、沉船以及记忆。大海的记忆比人类的历史要漫长得多。大海最终会把内心的任何漂浮物冲积到岸上(哪怕一只封了口的瓶子),而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清规戒律能封锁住大海的歌喉。
我们的船从海面上驶过,就像从巨人的脑海驶过、大脑皮层驶过。或许此刻,我们已不是我们,我们本身已构成大海的灵感。此刻,我们仿佛是为验证大海的想法而存在的。
前一篇:一代人的文学偶像
后一篇:魏晋风度像做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