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术概况 |
一、《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刘跃进《走向通融——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0月)
作者简介: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副所长,《文学遗产》副主编。
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虽未标明史著,实际上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游记史研究专著。全书从先秦到明清,分为九章加以详细的论述。(第103页)
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则跳出了传统的游记文研究的窠臼,将学术视野扩大到晋宋地记、舆地游记以及山水游记选集的范围,大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研究的范围。特别有价值的是该书的第二章《地学向文学的渗透————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论述了晋宋地记的兴盛与山水散文的成熟,特别指出了晋宋地记发展演变对于山水游记文学的贡献,首先,这种演进途径为山水散文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最少羁限的环境。地记,是纯粹的地理应用文字,作为应用文字,它既不必言情缘事,又无须载道缘情。这就意味着水光山色有可能成为作者放开手脚去精摹细写的对像。其次,这种演进途径使山水散文与孕育它发展成熟的母体,即与地记之间形成了极其密切的关系,为它的早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它是中国古代山水意识发展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此文曾作为单篇论文在《文学遗产》发表,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第125页)
二、《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曹道衡《〈文选〉成书研究序》(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
作者简介:曹道衡,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
在这方面,王立群先生正是一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学者。他潜心《文选》之学多年,曾撰著《现代〈文选〉学史》,深得学林的好评。……王先生对前人成果不但能细心勘研,且能表彰幽微。例如近人周贞亮的《文选学》一书,过去知者甚少,正是王先生在《文学遗产》上撰文介绍,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王先生的《现代〈文选〉学史》,收罗材料宏富,而选择精审,实为力作。(第2页)
2、王运熙《〈文选〉成书研究序》(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
作者简介:王运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
立群先生对《文选》的研究已有多年,去年他出版了《现代〈文选〉学史》一书,系统梳理、介绍了现代《文选》学研究的状况与成果,内容详瞻,显示出他对过去百年多来《文选》研究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第5页)
三、《〈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
王运熙《〈文选〉成书研究序》(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
立群先生在论述各种问题时,大抵能注意收集、整理丰富翔实的材料,进行细致深入的考察分析,视野开阔,态度客观,因而所作出的论断,往往比较合理而具有说服力。关于《文选》成书过程、参与《文选》编纂人员、《文选》成书时间等问题,前人早有一些说法与推测,前几年学界对这些问讨论颇为热烈,推动了这方面研究的深入。但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貌似新颖、实际陷于主观片面的言论。本书在开头着重指出研究中的一些失误后,力图以大量事实为依据,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因而论断往往较为客观合理。如本书第二章第三节的《〈文选〉据前贤总集再选编之内证》,归纳《文选》李善注所提供的许多材料,说明《文选》所选不少篇章,均与李善所见各家别集不同,而是据挚虞《文章流别集》、李充《翰林》等总集选录,证据确凿,很有说服力,令人首肯。其他文章往往显示出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全面地论述的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史籍,大抵对政治、军事、典章制度等记载详细,对学术文化记载简略。唐宋以前更是如此。《文选》的成书情况,也属于这一类。由于记载简略,语焉不详,某些现象易引起后人的疑问与猜测,《文选》的成书过程、参与编纂的人员等问题就是如此。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今天进行探讨,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在提出较充分证据的基础上作出论断;证据不足时则宜审慎地进行推论,不宜轻率地下结论。学术研究固然贵在有新见,贵在创新,但创新应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进行,才具有科学性,否则将成为主观臆断,是经不起考验的。立群先生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值得称道。
立群先生对《文选》的研究已有多年,去年他出版了《现代〈文选〉学史》一书,系统梳理、介绍了现代《文选》学研究的状况与成果,内容详瞻,显示出他对过去百年多来《文选》研究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在的这本《〈文选〉成书研究》是《文选》研究领域中的一部专题研究,因为他对过去的《文选》研究了解得全面深入,所以这本专题研究新著显得基础札实,对过去的成果能适当地加以取舍,并提出自己的比较客观合理的看法。立群先生的这两部著作,无疑是近年来《文选》和《文选》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文选》和《文选》学研究正在进一步迈向深入。作为《文选》的爱好者,我为此感到十分高兴,并期望他今后在这一领域继续探讨,写出新的有份量的著作。(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