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冈柳条边再三考察记(刘兴晔)

黄龙冈再三考察记
今天周日,与陈国富、邱树友再度考察黄龙冈,实地踏查了东大台、前岭大台两座古墩台。这是今年三考黄龙冈,一考与邱树友考察柳条边盛京老边与吉林新边的分界线,二考与富全、树友考察南大台、东大台,此为三考。通过今天的考察,结合昔日考察与思考,基本解决了开原历史上的几个结论不甚清晰的问题。
一、田野调查
(一)我们走访了黄龙冈上劳作的农民,说冈上有后三台子烽火台,就是此前富全朋友带我们实地考察南大台时,曾远远眺望的东大台;(二)又走访了黄龙冈北西沟村民,得知:(1)南大台又叫前三台子,东大台又叫后三台子,两台相距约五里;(2)南大台、东大台向东五里有前岭大台,是连成一线的三座墩台;(3)黄龙冈东边杨堡北面史家沟是“一步三省”之地(盛京、吉林、蒙古三省),也有一座类似的墩台。
二、实地考察
(一)东大台是比南大台还大许多的一座墩台,附近有一座通讯铁塔,国富说若按直径30余米算,周长约百米;国家文物二普、三普都没有此台,自然也就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二)前岭大台已经被老砖厂取土挖没了,附近有一座通读铁塔,是与东大台一样大的台子。南大台、东大台、前岭大台远远大于清代柳条边边台,也大于明代长城墩台,看来是更古的墩台,曾被清柳边所沿用。
三、考察调研结论
(一)前岭大台、东大台、南大台是黄龙冈北坡西沟村的叫法,黄龙冈南面老城街等地分别称其为台子、后三台子、前三台子,这是清代柳条边边台,清初称头台子、二台子、三台子,是康熙元年“一展皇边”时的柳条边及其边台,柳边遗迹虽然不清,但除头台子基址无存外,二台子、三台子遗迹完好。
(二)头台子向东,有康熙二十三年本《开原县志》插图所标老城北柳条边上的“旧边门”,遗迹无存,判定当在城东镇潘家屯北柳条边上,是“一展皇边”通往边外昌图曹华岭孔道之门,即康熙十年“二展皇边”前威远堡边门之前那道柳条边所废弃的边门。
(三)“旧边门”东南,据《开原县志》载“后八里桥子村东有头台子”,与隶属今铁岭市清河区的二台子村、三台子村,同为“二展皇边”之柳条边的系列边台。
(四)两套头台子、二台子、三台子分列“旧边门”的左右两翼。
(五)杨堡北“一步三省”那座台子,是“二展皇边”后形成的盛京老边上的边台,应该是隶属咸丰二年开设的马千总台边门之台。其头台子在马千总台村东,102国道东约二里,曾与吉林抚松朋友、树友考察过;二台子应为金沟子镇老观堡水库上梢大台村之大台;三台子即是杨堡北“一步三省”墩台。
(六)以“二展皇边”威远堡边门为界,其西至山海关的柳条边设边台,一般设有头台子、二台子、三台子;其东至凤城市凤凰城边门的柳条边之“东六边”,不称边台而称卡伦,比如西丰县东城村的花家沟卡伦、开原市八棵树镇的耿家庄卡伦、开原市林丰乡新边村的新台卡伦、清原县大孤家子镇的商家台卡伦,隶属清原县英额边门。
(七)黄龙冈上的头台子、二台子、三台子明显大于柳条边边台与明长城墩台,其所沿用的古代墩台,为唐代“黄龙戍”之戍所,史载“黄龙戍在开原县西北”,唐代不修长城而设“戍”如卢龙戍、白马戍等。
(八)黄龙戍下的夫余古城址,辽太祖改夫余府为黄龙府,改黄龙戍为黄龙塞,今黄龙冈是也。
(九)黄龙戍上有黄龙山城,为高句丽山城,中有龙冈石塔(金代崇寿寺住持弘理大师藏骨塔),当地人称塔子沟,沟外即高句丽夫余州城,亦即渤海国夫余府、夫余国后期王城夫余城。
(十)高句丽长城“东北首夫余”,即此。高句丽长城起首为威远堡镇南山塔山上的夫余塔,塔基尚存;向西北接燕秦汉长城之古镇北关,向西经黄龙冈至夫余城,向南过清河接开原市开原街瓜台子村关山之关,向南沿为民镇台子山脉至大高丽屯,过辽河接铁岭县镇西堡镇大台山。
刘兴晔于202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