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胶东渔民待客饭----鲅鱼面

(2007-08-30 09:12:00)
标签:

美食/厨艺

胶东沿海

渔民

鲅鲅鱼面

分类: 麦厨当当
 

 

在晚报上看了郝先生的文章《青鱼之美》,老方查史说:70年代前期,胶东海域青鱼资源富裕得惊人,自1970年始烟台渔业指挥部连续几年组织了全国有名的捕青鱼大会战。到1973年捕捞声势更大,渔船4300只,劳力50000人,投各种网具100000多架,把一个6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层层围住,多层屏障切断了青鱼的退路,发现鱼群就一网打尽,数以万计的形状各异的渔船来往穿梭争分夺秒投网作业。白天机器轰鸣,青烟缭绕,晚上,渔灯映照大海如同闹市般气势十分壮观。“多大快运”是当时的口号。这是烟台水产志中的所谓在烟台海洋捕捞史上留下的光辉一页的功绩记载。后果是可怕的,1978年胶东海域青鱼资源严重衰退,渔民无奈转为其他生产。郝先生还说:青鱼可以烹粥,是宋婉在《青鱼》诗的前言中说的,据了解,民间也有制作的。但发明者应是渔民,做法就是用海水将青鱼放在里面长时间熬煮,待肉离刺,呈米粥状即好。用海水烹鲜鱼,宋婉可能品尝过。其在《海鲋》诗的前言中就说:(加吉鱼)好事者掬海滨之水就烹之,不加盐豉,其味愈鲜好

宋婉《青鱼》诗云:枕上春莺向晓鸣,故园风物最关情。青鱼白胜西施乳,堪笑河豚浪得名。那个时代刚出生,没赶上青鱼的好时候,不过当时我家小姨父正在海上当渔民,参加了当时的会战,当时青鱼一毛二一斤,他们发了两年财,不过现在看不是什么光荣事迹不提也罢。

且不说美味的青鱼,只是那鱼字已勾出馋瘾。没吃过海水做的鱼,也不喜欢青鱼的多刺,却吃过用海水洗的鲅鱼做的鱼面。

儿时常和弟弟到机帆船上去找姨父,退大潮渔顺着海滩轻轻松松就可以走到船边,不退潮只能划船过去。船上也常有客人造访,倘小姨父值班,我们便有美味的鱼面可食,姨父的拿手就是手擀面,船上没什么调料,鱼都是当天上来的,鲜得妙不可言,鲅鱼刺少,用来下面最好不过。先擀好面条晾着,鲅鱼开膛破肚用海水冲洗干净,剁成棋子块,撒把盐和五香粉腌一下,捅开烧煤的炉子,支上锅,切点葱姜,有时候没有大蒜也凑合,大蒜也没有就什么也不加。添勺猪大油,把鱼块下入爆炒一下,添了水烧开下面条,面条熟了一人一大海碗,不够的锅里还有,呼噜呼噜吃得那个鲜!

偶尔船上缺三少四,小姨父回招呼我们到外婆家要,弟弟从小会就会划船,我们两个划船回去,抛下锚,我到海边的井台那里打水,弟弟飞一般顺着狭窄坎坷的小路跑上岸,外婆家就在岸上住,取了葱姜再飞下来,我们抬了水桶到船上,弟弟再划船靠上大船,小姨父闻声从舵楼探头看到我们,提了缆绳拴上把水桶提上去,我们早一跟头翻到大船上去了。

船虽小却是儿时的天堂,从船舱里钻进钻出地捉迷藏,把鱼网缠在身上做遮眼法,笑声振亮了天上的星星,也有艺高胆大的爬到几米高的主桅杆上的瞭望塔里,四下瞭望一番,得意非凡。天黑了,小姨父会点起灯笼升到桅杆上,岸上不久也传来外婆叫我们回家的喊声,绵长而悠远,忙不叠地应着,爬到小船上,让好脾气的小姨父划船将我们送到岸上,如果只有弟弟和小舅,他们自会用手擎了衣服凫水回家。有时候船长饭前喝了二两心情很好,会顺手到舵楼顶抓下一大把乌鱼干,那是我最喜欢吃的海物,一只乌鱼腿能嚼半天,忙揪着衣角兜了,美滋滋地坐船上就开吃,又鲜又艮有嚼头。

童年的美味总是那么吸引人,打电话跟小姨父说着的时候,小姨父也馋了,说现在新鲜鲅鱼上市了,哪天你带孩子来,我给你们擀鲅鱼面!我却等不及,在家就试验上了,虽然面条切得太细,一煮就烂,那汤面却鲜得有一套!

 

鲅鱼面

胶东渔民待客饭----鲅鱼面

 

用料:鲜面条,鲅鱼尾,

调料:葱、姜、香菜、辣椒,盐、油、五香粉、黑胡椒、料酒、白糖、水。

做法:鲅鱼尾切小块,用五香粉、胡椒、盐、料酒、白糖腌渍五分钟左右。葱切花姜切丝,油爆锅下鱼块煎一下,加葱姜爆香,加水烧开下面条,加香菜辣椒,调味出锅。

胶东渔民待客饭----鲅鱼面

 

后续:小姨父说以前没有什么佐料(连酱油都没有),烧出来的饭菜一样鲜!主要是鱼鲜,不当渔民了海也穷了,再也捞不着吃那样的鱼了。

因为下面条加了很多水,盛出来汤色很好却看不到面和鱼,所以面条捞在盘子里拍了两张照片,不要以为我们家用盘子吃面哈。

胶东渔民待客饭----鲅鱼面

你也想尝尝吗?快动手试试吧

美味不可抗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