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煎饼 |
分类: 麦粒码字 |
博友戏言要到山东小麦家吃大葱卷煎饼,在大家的印象里山东人是以煎饼为主食的,有时候连我自己也是这么以为的,因为电影电视里好象都是这么演的,可是我们老家真没有吃煎饼的,我也不会摊煎饼,后来听说城南城北个别的地方有吃煎饼的习惯,而城东和城西没有,我们老家在城西,婆家在城东,所以我们小时候家里都没有做过煎饼。
还记的小时候东邻有媳妇是沂水人,自小会摊煎饼,就有好事的拎来了三只腿的铁鏊子,挖来了新鲜的玉米粉,抱来麦秸草让她摊煎饼。那媳妇从家里拿出猪油罐子,还让人现做了一个木板的刮子,挽起袖子合面给大家伙摊煎饼吃。点了麦秸草,铁鏊子一会烧热了,先刷一层猪大油,将和好的面团揪起一块在手里团一下,在铁鏊子慢慢滚,边滚着玉米面会粘在鏊子上,手里的面团越来越小,一张煎饼基本成型,再用木板刮一下不平的地方,熟了的煎饼会向上卷起,她熟练地三折两折把一张圈煎饼折起长方型递到围观的人手里,招呼大家尝尝。 我也尝过,实在没什么滋味,只是听说煎饼好放,放几个月都不会坏掉。
刚来烟台时办公室里一位李师傅老家是泰安地区,她喜欢吃煎饼,老家来人问她要带什么她总是让人捎煎饼,最喜欢吃酸酸的玉米煎饼,常常带到办公室给我们吃,听李师傅说这煎饼是新鲜起浆的玉米磨成糊糊做的,现在也很少有人做,她妹记的姐姐爱吃,在玉米成熟的季节做了给她留着捎到烟台来。大老远捎来的东西我们也感觉很珍贵,可是感觉那酸味实在不入口,嚼一下也呲牙瞪眼的,李师傅说小孩子应该多吃煎饼,说我们的牙不好就是小时候没嚼过硬东西,想一想她说的也对,五十多岁的她一口好牙,没有一点蛀洞,从来没牙疼过。不过自打她退休,那煎饼我们就再捞不着吃了。
三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到曲阜泰安地区小住游玩,在那里真见识了煎饼。从原料上来说有除了平常见的玉米面小麦面还有地瓜面、黄豆面、粟子面、荞麦面等等等等,还有各种菜面的,比如菠菜面蕨菜面,各种瓜面,南瓜、茭瓜等;从口味上有原味、甜、咸、辣、奶油、甚至巧克力味等等;形状也各式各样,除了传统的长方形还有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以及不成形的;口感也是五花八门,有酥的脆的软的艮(gen)的,真是应有尽有。煎饼在这里由主食变成了点心,这也是从小吃煎饼的人没想到的吧。
刚过去的五一长假大家还记忆犹新,大多数朋友都在想着怎么玩到哪里去玩,单位一个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小同事(跟我学了半年徒)没有出去玩,却把她的母亲从莱芜农村接来小住,让很少出门的母亲领略一下城市的风光。她的母亲从家里带来她爱吃的小米面煎饼,她送了一包给我,说小时候在家上学自己带饭只有带煎饼才能坚持吃到周末,别的东西都会馊掉,那时痛恨煎饼,想着什么时候离开家乡再不吃煎饼了,没想到考上大学分配到城市之后,却越来却想念小时候吃不惯的煎饼了。
我回家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先生听,那天的晚饭很省事,熬了稀饭吃煎饼卷大葱,剩的鸡蛋炒香椿和五香鹌鹑蛋都卷进了煎饼,还加了西红柿和肉松,那煎饼真是越嚼越香,我们都吃了不少,先生拍着肚子感叹说这煎饼能涮肠子,连日腹内的浊气也随之消失了,还要我别忘记请那位妈妈在烟台好好吃一顿大餐,可惜第二天我们就回了老家,等我们回来,那位母亲已经回莱芜老家了,这愿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