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人一定知道,婴儿在入睡前要睡而未睡的节骨眼上一般都会无端地折腾一番,折腾的花样与程度各有不同,但为的都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在入睡前把父母弄得焦头烂额,累得精疲力竭,给你的耐心以最后一击,在终于让你已经觉得忍无可忍的最后一秒钟之前,他睡着了,你也瘫下去了,世界重归太平。我们老二小时应该算是很会折腾的。
1.
老二小时候,一定要摇着才能入睡,而且绝对不能偷懒,把他放在摇篮里面去摇,以求蒙混过关,一定要抱在怀里。所以每到他要睡觉时,我们都要轮流抱着在屋里走,不只是走,还要上下左右地摇,且脚步一刻都不能停,一停他就哭,那真是锻炼身体啊!终于走到他两眼紧闭,摇到他呼吸均匀,以为睡着了,于是怀着十万分的小心,心中念着对上帝真主以及阿弥陀佛等管它是何方神灵的感谢,慢慢地把他放到床上,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经验证明,我们永远都高兴得就早了那么一点点,一叮叮点!无论多么小心,动作多么轻柔,你这里腰才弯下去,他屁股还没着床,醒了!大哭!声音由低转高,频率与你重新把他抱起并立即开始踱步的速度成反比,你越慢他越急,稍慢一秒钟便会变成警笛,呼叫不止!于是一切从头开始,抱起来,哼着曲,继续在屋里散步。。。。。。
2.
后来发现,把儿子放在车上,开着车,儿子便能够很快入睡。其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抱到胳膊酸,散步散到腿发软。好在当年油价还没有长到现在这样,让你每开一步都得计算一下成本。于是,常常大半夜开着车带着他满街转,车一开,他安静了。可路上有红灯啊!见着前面的红灯,车还没有停稳呢,他醒转过来,抗议,大哭!这时中学学的数学公式成了我的救星。远远地见了红灯,脑中立即做最快的速度=距离/时间的计算,力求在车速调到还不至于被儿子侦查到要停下来之前,红灯转绿,我顺利穿过马路,将他不满的吼声封杀在未萌芽阶段。想必我的中学数学老师怎么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他的学生大半夜在美国加州的某一马路上,将这个公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竟只是为了让儿子能够睡觉!不过智者千虑也终有一失的时候。于是偶尔会发觉自己已到了路口,可红灯却迟迟不变,万般无奈,只好刹车。儿子先是从喉咙后面缓缓释出介乎于“呀”“啊”二声之间的试音,以示警告,然后在不到三秒钟之内,音调迅速拔高拉长直至怒吼,由不得你半点的漠视。这时我的心中急切地做着祷告:快变绿吧!快啊,快点啊。。。。怎么还不变?一秒,两秒,三。。。不管了,我能等,儿子不能等啊!以千分之一秒环视360度的速度做现场察看,好,没有警察!一脚踩下油门,冲!就这样,为了儿子能睡觉,我在夜半的街头不仅要不断地做着时间距离的速度运算,而且还要在一旦运算失败后大胆地面对后果,勇闯红灯。庆幸的是,我居然一次都没有被抓到。有时想,要是突然杀出个警车怎么办?告诉警察我儿子在生病,奔医院看急诊?估计儿子声嘶力竭的哭声到真能把警察给蒙了,还说不准拉起警笛来,一路开道带我去,只是真到了医院我该怎么办呢?
3.
半夜开车兜圈子之后,最让人觉得失败,且失败得完全彻底让你欲哭无泪,但又绝对不能有半点怨言的是,终于在经过了N次速度的运算之后,在勇敢地冲过了几个红灯之后,种种迹象表明,儿子睡着了。于是怀着又赢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的喜悦,高高兴兴掉头回家。远远地用遥控器开了车库(怕近了再开,车库门的声音会吵到他),以蜗牛爬行般的速度慢慢地停了车,以生怕打碎了瓷瓶般的小心轻轻将他从椅子上抱起,以夜半三更做贼般的谨慎蹑手蹑脚地搂着他往屋里走,迎着太太满意的笑容,非常骄傲,非常自豪地正要。。。唉,他又醒了!大哭。于是,二话不说,灰头土脸地转身,上车,倒车,上马路,大半夜被儿子罚着继续在路上算速度,时间,距离。。。。。
4。 为了不用那么辛苦,买了个摇摇椅。儿子要睡了,抱着坐在椅子上,摇啊摇,摇啊-摇, 摇-啊- 摇。。。。结果不小心先把自己摇得睡过去了。碰到儿子心情好,暂时停止了哭闹,两眼盯着你看。八成是被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局面搞蒙了,心里纳闷:这是怎么回事?我还没睡,你倒先睡了!真是岂有此理了!终于把你看醒了,大哭。意思很清楚:你的任务是哄我睡觉,怎么竟好意思自己先睡了,撂下我不管!失职啊,你失职啊!得,没什么好讲,散步还是开车,二选一!继续坐在摇椅里哄他,别想!骗了我一次,脸红不红啊?想再骗我一次?你以为我是容易上当的婴儿啊?没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