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经济学 | 你怎么火气那么大?

(2017-11-23 15:22:56)
标签:

傅佩荣

文化

分类: 哲学.人生


“你瞅啥?”

“瞅你咋地!”

“你再瞅个试试!信不信我削你?”

“来啊!谁怕谁!”


人生经济学 <wbr>| <wbr>你怎么火气那么大?


这听起来是一个有趣的段子,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明明两个陌生的东北人会火气这么大?

试想一下,你如果被一个陌生人无缘无故地盯着看,会不会心生怒气?


会的。哲学家已经帮你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法国哲学家萨特(1905—1980)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萨特的各种观点中,最被广为传颂的,就是“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才会变成这样的人


很明显,这句话凸显了个人抉择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做抉择,就根本没有本质可言,等于这个人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


这种说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意识的空无化。什么叫做意识的空无化?由于意识本身有选择性,它会选择要意识什么样的内容,因此常对已经现存的一切产生一种否定性。


关于意识空无化的作用,萨特的了解相当透彻,他曾提到,意识的空无化作用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压力与伤害。


不明白?举个例子好了。


比如说今天中午我叫了一份外卖,并且找了一间空教室坐下来独自享用。一个人这样吃饭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并且让我觉得有安全感。但是当我吃完饭后,突然发现有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站在门口注视着我,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自己被注视了多久。这时候我心中会产生一种愤怒的感觉,因为我会觉得他把我当作一个物( a thing)而不是一个人(a person)。


人有主体性,不能被当作客体(物),因此当我发现自己被别人当作物来观赏时,自然会觉得愤怒这时候我会采取一种报复行动,也就是反注视、看回去。


用哲学家萨特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解释很多不好理解的社会现象。


比如说,我们会从新闻中看到,有些年轻人在街上走路,或者在酒馆吃饭,互相瞪一眼就会觉得很生气,拿刀互砍,好像彼此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为什么看一眼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是人类自我意识庞大的作用力在作祟,可见萨特说的那种意识的否定性作用是非常可怕的。尤其当一个人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对人性的认识时,确实就只能在当下那一刹那谋求“我的注视比你更强,比你更有力量”这种方式,来压制别人。

人生经济学 <wbr>| <wbr>你怎么火气那么大?

但是遗憾的是,萨特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他意识到了意识的空无化,但却没有能找到解决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就需要从我们的中国哲学中找方法了。


《庄子》中有一个关于空船的故事,意思是说当你坐船过江的时候,被一条空着的船撞了,你不会生气;但如果撞你的这条船上有人,你就会发怒。为什么?因为你太过于自我了,也就是把自己看的太重了。


人们很容易因为面子问题和别人赌气争吵,但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能学着放下自我呢?让自己学着做一条空船,你就不会和别人发生冲突了。这就是道家强调内化的作用。


当然,想要做到内化是不容易的,需要修炼,这个修炼不是让你炼丹成仙,而是让你通过学习和思考,找到内化的力量。






哲学是什么?

我把哲学比喻为人生经济学。

什么叫做经济?

就是用最少的力量,做成最多的事情。

你懂哲学之后,人生就有效率了,

让人生更有效率,

就是哲学实实在在的用处。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佩荣国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