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论语 |
分类: 儒家 |
按:作者为傅老师指导的博士生,
原文登载于2016-05-03
15:53
请参阅:http://udn.com/news/story/7924/1625781
生活相对安逸的我,无法想象自己会为了一本书去牺牲生命;即使知识的训练让我可以说出一番道理,但是真正遇到危难时又会怎么做,我不敢想象。还好,历史事例若是经过适当的转化,多多少少可以用来省察生命。因此我自问:“如果遭遇焚书的年代,只能记下《论语》里的一句话,我会留下哪句呢?”我想,我会记下“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为什么?我认为它提醒着不要浪费了生命,无论面对自己还是他人,要让生活的面貌随时呼应真心。用白话来理解,它说的是:“生而为人,应该要真诚的生活;不这么做的话,只是凭着侥幸而免于灾难。”别小看作为关键词之一的“生活”,它涉及了全部能想象得到的人的向度,也因此让“真诚”有了无比的重量。试着问问自己:有多真诚地去面对理想,让它不只是嘴皮上的事?有多真诚地去面对情感,让它不会被表面的做作或肤浅的逞强压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不计利益地去对待朋友、家人甚至伴侣?除了为自己赚钱,工作能不能促成的其他的目的?面对死亡,是不是可以了无遗憾?
就说死亡吧,有多少人活得好像不认为自己会死一样?如果这不算凭借侥幸而免于灾难,还有什么算是呢?而“灾难”,严格来说不是死亡、失败或者各种人际关系的决裂,而是整天用谎言麻痹自己,在虚耗里度日,终至遗忘了真实生命。自作孽的话,再好的运气又要逃向何处呢?
“人之生也直。”在艰难的时代我要留下这句话,提醒我真正的自由、生而为人的价值,凭借的全是真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