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说

标签:
文化龙的传说于庄子词源《倚天屠龙记》 |
分类: 道家 |
原文是︰朱泙漫向支离益学习屠龙术,耗尽千金家财,三年后学成了,但是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技术。
我们由此可以猜测︰一,屠龙术很难学会,要花三年时间;二,屠龙术的学费很贵,会让人耗尽家财;三,学会屠龙术之后,找不到龙来下手。问题是︰龙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或者,龙真的存在吗?
首先,龙应该是存在的,不然古代那些谈论龙的资料是怎么回事?像《易经》干卦所描写的「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怎么可能全属虚构?这一点稍后再作说明。
其次,《庄子‧列御寇》另外谈到一段有关「骊龙」(黑龙)的寓言。他说︰「河边有一家穷人,靠编织芦苇为生,做儿子的潜入深渊,得到价值千金的宝珠。做父亲的对他说︰『拿石头来敲碎他!千金宝珠一定藏在九重深渊黑龙的颔下,你能取得宝珠,一定是碰到牠正在睡觉。如果黑龙是醒的,你还能保住小命吗?』」
由此可知,龙是深渊中的怪兽,可以轻易置人于死地。最近有人主张龙是一种鳄鱼,并非毫无根据。问题是︰鳄鱼真有像古书所描写的龙一般神奇吗?我们现在所知的鳄鱼实在呆板无趣又笨重无比,怎么联得上「飞龙在天」的意境呢?
《庄子‧天运》终于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原文是记载孔子拜访老聃之后,眼界大开,「整整三天不讲话」;弟子们请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我到现在才在那儿见到了龙!龙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散开来成为锦绣文章,驾着云气,翱翔于天地之间。」
孔子确曾拜访过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此事,也谈到孔子对弟子说的话,其文稍有不同。孔子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依此看来,龙果然是可以飞翔的,并且是乘着云气而上天,正好符合《易经》所描写的「云从龙,风从虎」。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推断说︰龙是三栖动物,可以生活于水中,陆地上以及天空中。换言之,《易经》所谓的「潜龙」、「在田之龙」、「飞天之龙」就真相大白了。不过,《易经》充满了象征语言,它的兴趣不在介绍龙的特质,而是借用龙来象征一个人处在不同位阶时的状态,进而提出适当的因应方法。
庄子笔下有一些登峰造极的修行者,其中有名为「神人」的,可以算是最为奇妙。《庄子‧逍遥游》这样形容神人︰「他的肌肤有如凝雪,柔美有如处女;他不吃五榖,只是吸清风、饮甘露;他乘着云气,驾御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在此,「乘着云气,驾御飞龙」一语也符合本文前面对飞龙的描述。但是,经过此一转折借用,「龙」就从具体的生物蜕变为用来象征神人的某种不凡的能耐了。
庄子多次使用「尸居而龙见」一语,意思是「安居不动而活力展现」,亦即以「龙」作为「活力」的代表了。一个人可以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从外表看来渊静沉默,但是同时却又展示无限的能量,可以遨游于天地之间、四海之外,简直是逍遥自在到极点了。这样的「龙」才应该是庄子所津津乐道的。
朱泙漫找不到龙,大概是因为龙都被神人驾着飞上天去了。他如果冒险潜入深渊,找到黑龙一决胜负,结果尚难预料,恐怕胜算不大。总之,阅读《庄子》,心情不妨轻松一些,不必执着于龙的生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