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谓“天生的圣人” -为《朱熹错了》说几句话 -兼答网友的书评

(2014-06-25 05:51:40)
标签:

佛学

孔子

圣人

圣者

《论语》

分类: 儒家

朱注一贯地肯定孔子是“天生的圣人”。这种观点可以成立吗?我的质疑很简单:孔子这位圣人是“天生的”,还是“修成的”?答案并不复杂,应该是修成的。


首先,如果孔子是天生的圣人,那么他的德行并不值得羡慕,我们也难像以向他学习。在《论语.子罕》中,吴国太宰请教子贡说:“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意思是:孔子的“多能”使太宰猜测他已抵达“圣者”境界。但是孔子避开“圣者”的话题,只就“多能”作了解释,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会认为自己是圣人吗?他公开坦承:“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宣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由此可见,孔子不但不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圣人,他甚至认为自己在有生之年也未必修成了圣人境界。至于学生如何推崇孔子,描写他的成就超越“尧舜”,抵达了最高的圣人水平,则请参考《孟子》书中的数据。但是,答案依然清楚:孔子的圣人是“修成的”。


孔子的修练是全面而长期的,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他在言行方面如何下工夫。“子罕言”,“子不语”,“子之所慎”,“子绝四”,以及前文引述过的“是吾忧也”。他的学生曾参引述《诗经》以自况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语(《论语.泰伯》),也可以用来描写孔子的处世态度。最具体的证据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一段自述,明白显示了修行的次序与成果。


还是让孔子自己说吧!在《论语.述而》他描写自己如下:“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忘食、忘忧、忘老”而终身追求的目标是“成圣”。像这样的人,我们怎能说他是“天生的”圣人?


人之伟大,不在于天生的某种资质,而在于“从平凡走向不平凡”。说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不但无法由此肯定他的伟大与不凡,反而完全背离了事实,使他与我们一般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这种说法也许能让孔子成为某种宗教的教主,但无法使他成为一位可敬的老师。


朱注一方面肯定孔子为“天生的圣人”,同时又须解释孔子有关自我修行的许多言论,于是想了一个说词,宣称这些都是孔子“用来教训弟子的”。果真如此,则孔子未免太不真诚了。但是,《论语》中的孔子显然不是如此。朱注一厢情愿的说法,我们今天还要容忍吗?

所谓“天生的圣人” <wbr>-为《朱熹错了》说几句话 <wbr>-兼答网友的书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