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期许

标签:
内在意义芦苇文化 |
分类: 哲学.人生 |
现代人就像小孩子,明明给他买了许多玩具,
他却总是希冀百货公司橱窗里的另一样玩具。
等到给他买了这一样玩具,他又不像先前那么有兴趣了。
自爱不是自私,更不是自恋。
自私是只见自己不见别人,甚至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
自恋是以自我为中心所造成自我陶醉的情绪,结果把自己封闭在幻想世界中。
傲慢其实正是缺乏自爱的证明。因为傲慢的人总是以自身以外的一些东西,像身世、学历、财富、权位,甚至自己外显的才艺,去夸示自己的优越感。对于内在自我的真正意义,恐怕是乏善可陈的。
以外在的追逐来肯定内在的自我,正像缘木以求鱼,结果总是得不偿失的。
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人是追求尊严的动物;人知道尊敬自己。
为了达到自爱,人必须一步步自我发现、
自我训练、自我勉励、自我宽恕,与自我接受;
然后产生自许、自信,以及内在的平静安详。
西谚有云:「儿童是人类的老师。」
因为儿童使人学会发现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对儿童负有教育之责,
因而自重自爱,力求向善。
一般人对于良田阡陌总是较为看重,对于荒漠旷野则较为忽视。
但是,曾几何时,荒漠之下涌出石油,成为人人争取的宝地。
希腊悲剧家欧里披底士(Euripides)说得好:
「凡是无法自陈其思想者,即是奴隶。」
法国哲人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芦苇遇风即折,形容人的生命之脆弱;
思想却能使人上通神明,下观万物,正显示人的高贵之处。
思考若是缺乏深度,就只能执着宇宙与人生的表相,逐物而不返;
若是缺乏广度,就难免顾此失彼。茫然不知所从。
所谓整体观点,就是兼具深度广度,能够把宇宙人生「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