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是疯狂,也是创新

(2010-04-22 12:12:18)
标签:

爱情

所云

内在美

外貌

柏拉图

校园

分类: 哲学.人生

    西方哲学家讨论爱情的不多,因为哲学以理性衡量一切,而爱情恰好是理性倍觉困惑的题材。

    一个年轻人请教柏拉图,如何选择合适的伴侣。答案是一个比喻:「你顺着麦田走去,找一颗最大的麦子回来,我就告诉你如何选择伴侣。」年轻人看到眼前的麦子都不错,心想前头还有更大的,一路走去,犹豫不决,最后空手而回。如果以理性去考虑,则爱情论斤秤两,最后难免烟消云散,落得一场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对爱情的心理成因颇有研究。他说:强调理性的人,事事找寻可靠的证据,在没有把握确知对方喜欢自己以前,绝不轻举妄动。这样的人永远无法跨入爱情的门坎。相对于此,有些人条件未必更好,却常有美丽的恋情,何以如此?因为他们不讲究理性,却一向自作多情。譬如,自己喜欢一个女孩,就假定这女孩一定也喜欢自己,然后说话的语气、腔调与神情,就好像前生注定一段姻缘似的。这女孩先是诧异,后是惊喜,当然也有些迷惑,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对她说话。难道自己也在喜欢对方吗?大概是吧!爱情的火花就此燃起。至于结局如何,则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恋爱的人一开始就想到结局,未免太煞风景,破坏情调了。

    然而,哲学家毕竟有些特殊见解,可以看出爱情的奥妙之处。我特别欣赏的两句话是,柏拉图所云「爱是神圣的疯狂」,以及谢勒(Max Scheler)所云:「爱创造了新的价值。」

    爱是神圣的疯狂

    柏拉图这句话的意思是:爱使人显示异于平常的言行举动,有如疯狂之人;但是这种疯狂却是神圣的,因为它使人洞识自身的原貌。

    所谓「疯狂」,可以由两面观察,一是外表,二是内心。外表上,恋爱之人可以不眠不食,整晚看月亮,整天逛马路,即使对坐互望,也心满意足。他们说的话,有如梦中呓语,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夸张离谱,连自己也不清楚在说些什么。平常十分在乎的事情,忽然变得可有可无。有人甚至声称:朋友也只不过是「生活上的点缀」。再进一步,甚至互相看成神明,对方一声令下,可以粉身碎骨而毫无遗憾。

    如果只是上述外表可见的疯狂,就谈不上「神圣」与否了。因为那种疯狂若是持续下去,不仅身体吃不消,连其它的人际关系、社会角色也都无法维系了。二人相爱,不畏天崩地裂,就怕日久天长,既累又疲,还是重新归零,回到日常生活的轨道吧!可惜,世间的疯狂恋爱,大概都以此收场。

    如何才能「神圣」?焦点要转回内心。恋爱的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切,产生不同的看法。约定俗成的规范,没有必要如此的理由。老师父母的劝诫,大都是人云亦云的观念。原先以为重要的财富、名声、地位、权力,现在成为附庸或累赘。他终于张开了心灵之眼,发现物质世界变幻无常,而精神领域的各种价值,则恒存不替。

    他由欣赏对方的外在美,逐渐提升到内在美。美有不同层次,而恋爱必由爱美出发。一个同学三十岁时,终于找到了女朋友。他打电话通知我,声音难掩兴奋:「我终于找到了全世界最美的女孩!」大家约会见面时,我却看不出所谓的「最美」是指什么。因为,美是主观的判断。对他来说最美的,对别人未必如此。否则大家一致认同谁最美,岂不你争我夺,天下大乱?

    慧眼可以识英雄,更可以识美人。「情人眼里出西施」,正是古之佳言。然而,所爱之美若是局限于外在形体,终究难免变化生灭的困扰。所谓「色衰爱弛」、「见异思迁」,不是常见的悲剧吗?因此,恋爱的人必须由外在美提升到内在美,找出对方的人格特质,凸显其珍贵的一面。柏拉图认为:当一个人恋爱时,他就看轻现实世界的一切,摆脱变迁的幻觉,追求永恒的理想;爱,使他不断超升,由欣赏形体美,升至品味心灵美,再升至沉思理性美,最后所见宇宙万物无一不美。这种上升过程,不是耽于俗务的凡人可以想象的,但是恋爱中人的「疯狂」,却有电光石火的照明作用,宛如得见「神圣的」启示,蓦然发现原来人生正道就在这里。

    如此看来,爱确实可以说是「神圣的疯狂」了。

    爱创造了新价值

    凡存在之物,皆有其价值:或因其真,或因其善,或因其美,或因三者兼具而有其和谐的外貌。价值的外貌或呈现,是爱的起点;价值的核心或奥秘,才是爱的目标。爱是「充满指向的活动」,永远指向一人或一物的奥秘核心,使对方的价值涌现为更多、更大、更新的面目。只有爱,才能邀请这种价值的涌现;只有爱,才能敦促这种价值的完成。爱的活力,永远指向价值的提升。

    以上这段话相当抽象,不如举例说明。譬如,我见一人外貌顺眼,心生爱意,我的言语行为,自然都显示高度的期许与赞美。对方面对此一情境,自然会有响应,也把自己潜在的高贵质量逐渐化为事实。许多人在恋爱时,男子成为彬彬有礼的绅士,女子成为文雅温柔的淑女,其变化之快之大,常令周围的亲友大吃一惊。电影《真善美的故事》,有一段描写少男少女的思慕之情,其表现正是如此;好像父母内心尚未准备好的时候,孩子就因恋爱而成熟为大人了。

    「成为大人」不只是生理上的成熟,更是心理上的独立自主,以负责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未来。于是,年轻人有了抱负,要完成某一志业,要成就特殊功绩。这些都是爱的魔棒所点化的奇迹。如果没有爱,多少人还愿意去奋斗呢?如果去奋斗,又能坚持多久呢?爱的力量确实不可忽视。

    爱是一种关系,连系两个不同的人。这种关系一旦出现,双方都会改变。爱像一把钥匙,让我打开对方的价值领域,使许多隐而不显的价值,朗朗呈现。但是必须留意,不要把自己心中的理想对象(如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投射到对方身上,要求对方改进。因为,这样做并不是为对方创造新价值,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真正的爱,能够照亮对方的理想自我。正如尼采所说,爱是邀请,邀请你「成为你应该是的」。为什么爱可以照亮对方的理想本质呢?前面谈到的慧眼,并非比喻,而是真实的作用。譬如,父母对子女说:「我相信你可以达成这个目标。」这句话也许出自世俗的成就观,只是父母盲目的心愿;但是也可能出自爱心所照亮的子女身上的潜力,因势利导必可使之实现。人有潜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何某些人可以充分施展,一往直前;而另外一些人却安于小成,裹足不前?因为前者有人爱,同时也有所爱之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人在成功时,归因于父母、家人、朋友,这并非出于客套,而是肺腑之言。

    有了爱,个人世界即刻有了光与热。光可以照明方向,总要往最伟大的目标去努力;热可以产生动力,强劲无比,百折不回,终至成功。

    然而,爱的奥秘之一,是施与受相互为用。不能只接受而不付出,也不能只付出而不接受。重要的是,只须有了互动与响应,则彼此产生循环力量,不因付出太多而枯竭,也不因接受太多而满足。生生不息正是爱的本质。我们常以子女做为父母爱的结晶,其理甚明。但是,人之伟大,除了生物繁衍的本能之外,还能在于各种真善美的价值上,日新又新。有时,甚至为了爱,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这时所展现的是精神上广阔无比的大爱。若是爱情能够提升到此一层次,则人性之内涵可以圆满具足地实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为什么要让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