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师的宇宙观

(2008-11-01 23:19:32)
标签:

宗教

宇宙观

神明

图表

哲学家

杂谈

分类: 其他文章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这种反省将会表现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与建构系统。因此,古今中外的大哲学家无不自行提出一套「概念」,用以代表他所见的经验界。一般人使用的概念只具有通俗意义,不足以精确指涉对象。其次,他所设定的「判准」,包括真假、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必须说得清楚明白,否则如何进行有效的推论与论证?然后,最艰难的任务是建构「系统」。所谓系统,必须涵盖宇宙与人生,界定双方的关系,并且还须找到一切的来源与归宿。许多哲学家为了建构系统而谈到「神」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果完全不谈神(或相关的概念,如天、道、梵等),则整个系统就无法抵达完美的程度。

方先生在一九六九年参加夏威夷大学的「东西哲学家会议」时,所发表的论文是探讨「人的疏离」(或译为「人的异化」)的。为了从根本上化解现代人的最大危机,方先生以其七十岁的圆融智慧,特地画了一张图表,描述「人与之间的关联结构」。该图表使用两种文字:英文与拉丁文。主要是英文,但是也用了十三个拉丁字所组合的术语。这样的一张图表可以代表方先生一生治学的结晶。本节先依此说明方先生对宇宙的看法。

所谓「宇宙」,在中文是指空间与时间所形成的整体,我们一般也称之为「世界」。世界位于图表的左边,其本源是由神明「把生生之德贯注于世界中」。「生生之德」一语是方先生从易经的「大生、广生」所得到的启发,也是他用来做为自己「论文集」的书名的。这代表了方先生数十年来的一贯想法,亦即:宇宙是生命大化流行的场域,无一地是隔绝的,无一时是止息的,无一物是僵化不动的。

接着要问的是:这么一个生生不已的宇宙,其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思索这个问题时,焦点乃立即转向我们人类。因为若无人类,则宇宙只是永恒的流转生灭而已。一旦人类出现,就可以看出宇宙的奥秘,是要「回到原始根源」。说得清楚一些,易经提及「一阴一阳之谓道……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地无心也无忧,圣人就有心也有忧了。圣人之忧,主要是针对凡人(百姓)不知修德行善,以致错失人生的正确目的而发。

如果要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奋斗的目的,那么相对的也必须对世界采取阶梯式的观点。所谓「阶梯式」,是说世界并非纯属物质领域,而是在物质之上有生命,在生命之上有意识,然后在意识之上还有人类「精神」可以运作的广大空间。

方先生在图表左边注明「世界各层次的转化」。所谓「各层次」,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自然的层次与超越的层次。前者包括:物理的、生理的与心理的。这三者在动物身上也有某种程度的表现。方先生说,这是「社会层次之进展」,亦即许多动物也有群居生活的组织与规则。但是,若要往上走,就只有人类可以提升至「文化层次」。这个层次的内涵就十分丰富了,包括:审美的、道德的与宗教的。

这三者在宇宙中真的存在吗?方先生的意思是:如果先肯定世界充满了神明的「生生之德」,那么,要从自然界引发审美的情绪,不但毫无困难,而且是十分自然的事。那么,道德呢?当我们看到自然界生生不已、欣欣向荣,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也很容易心存善念,愿意「参赞天地之化育」,自强不息而厚德载物了。至于宗教,则是说可以从宇宙大千世界,领悟神明的伟大超凡,然后感受神明的力量无所不在。方先生早期用「泛神论」,后来则用「万有在神论」描述中国哲学的特色,用意也在说明这一观点。建立这种阶梯式的宇宙观时,相对的则是人类生命的目的要如何安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方师的创见
后一篇:方师的人生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