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智慧重建心灵家园——演讲稿(一)

(2008-06-06 15:50:3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古希腊悲剧

灾难

加缪

杂谈

分类: 讲演录

用智慧重建心灵家园——演讲稿(一)

5月27日成都演讲现场拍摄

用智慧重建心灵家园

                        ——成都“心灵抚慰”大型公益演讲稿

 

各位朋友,我们人称为万物之灵,在碰到严重天灾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自己其实非常脆弱,但是许多哲学家还是提醒我们,鼓励我们说人类毕竟还是伟大的。西方近代法国的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他说人是大自然最柔弱的芦苇,芦苇非常脆弱,风一吹它恐怕就折了,人的生命恐怕跟芦苇差不多,但是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在万物里面就因为他有理想,可以思考,所以就成为万物之灵,作为一个人就是要发挥他的思考能力。但是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不太想这样的问题,几年、几十年,忽然来一个天灾,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今天面对这样一个灾难,我们活着是应该想一想是为了什么?

说到这里,我就举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来说,几年前美国拍了一部电影叫《拯救大兵瑞恩》,故事是说第二次大战的时候,有一位母亲有四个儿子全部当兵,三个儿子都阵亡了,美国的参谋本部一看,这位母亲有四个儿子,三个已经为国牺牲,最后一个一定要把他抢救回来,就派了一个小组深入敌后,把瑞恩救回来。为了抢救他,又死了好几个士兵。瑞恩后来就说,我一个人活着,但是好多人为了我而牺牲,所以我今天活着不是只为我自己,我要为那些替我牺牲的人也活下去。

这说明什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于我们逝去的亲友最好的怀念。他们去世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活下来了,我们就要记得他们在我们的回忆里面,我们这一生要把做人的优良的素质表现出来。通常我们的生活只是一个量的累积,譬如你今年几岁,你就知道大概做过哪些事,但是你做我做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当你认真地看待你的生命时,就有质的差别,也就是说,你活多久并不是很重要,你的生活品质好不好,那才重要。因此,很多人为某种情况而走(去世)了,我们留下来的人,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把生命的优良素质表现出来。

法国作家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有一本小说叫做《瘟疫》,一座城里发生了瘟疫,这座城就被隔绝了,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城里有几万人怎么办呢?于是有两个人开始合作,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牧师。在西方社会,医生代表科学家,牧师代表宗教家,这两种人平常不来往,因为他们的想法不一样,科学家认为你干吗信宗教呢?宗教是想象的,你不信就没有了,信才有,这是科学家的立场,认为神不能够证明;但是宗教家就认为,人的心灵不是只有身体,还有属于灵的部分,很多人什么都有,但是他照样需要某种安慰,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其实不一定是真正的快乐。说到是不是快乐,我在这里加一段插曲,我这几年对于心理学特别关注,是因为几年前读到一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书,他在欧洲替很多人治疗心理疾病,后来归出纳一个结论。他说,我当心理医生三十几年,很多来我这里看病的都是社会高端上层的人士,这些人都是“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乐”。这三句话说得真好,我们现代人不是这样吗?身体健康,心理正常,可以跟人来往,但是并不快乐。这时候你就要问:什么叫做快乐呢?通常很多人的快乐都是因为别人的苦难而反应出来的,平常觉得不快乐,看到别人有灾难,忽然发现我还是蛮幸运的,如果没有这些参照的话,恐怕快乐的机会不多,如此一来快乐变得太被动了。所以荣格的观念,给我很多的启发,通过这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今年大概几岁,这个可以通过外表来进行判断;另外一个是他会不会念书,工作情况怎么样,心理是不是正常)来判断快乐与否,是非常冒险的。因为人的身体注定会要结束,据统计,我们过去的人有九百多亿人,但是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将来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我们也跟他们一样,我们的祖先是如此,我们是如此,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一样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靠身体,身体总是会衰老的,总是会病,总是会结束。那能不能靠心理、靠理智、靠心智能力呢?也不行。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人年纪还不大,就已经开始慢慢地健忘了,患了失忆症。我有一个同事年纪和我差不多,还不到六十岁,就已经有问题了,他说那天坐在书房想到客厅拿一样东西,他就走到客厅,到了客厅忘了自己为什么来客厅,他就想回到书房可能会想起来刚才为什么到客厅;他就回到书房,回到书房之后,他又忘了为什么要回到书房,这就叫健忘症。所以你不能只靠身跟心,因为人的生命还有属于“灵”的层次。用一个例子来说,譬如,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叫做祖先崇拜,我们的祖先继续存在,怎么存在呢?他有灵的存在。你这样想就很简单了,没有什么迷信的问题。

人是很复杂的,平常有时候斤斤计较,等到出现重大的灾难,人性的光辉面表现出来,完全无私,完全忘我,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所以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神奇,充满了奥妙。他卑鄙的时候可以跟动物一样,他高尚的时候可以跟天使一样,每个人都是如此。但是问题是:你要往哪里走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每一个人都成为天使呢?这一点要做到不容易,因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某种修炼。所以我刚刚提到,在加缪的小说里面,当一个城市发生了瘟疫,这时医生跟牧师携手合作,他们说了一句话:不管有没有上帝存在,现在谁都不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要合作来帮助所有的百姓。大多数的人在碰到灾难的时候,都会携手连心来设法化解,为什么啊?通常我们的命运都是被自己的性格所困住的,一辈子性格不改,命中注定就往这里走,这是很简单的命运,还有很大的灾难,也是一种命运,没有人可以知道为什么灾难会发生在四川,没有人知道。你也不能找任何理由来说,一定是哪些人可以活下来,哪些人就命该如此,因为有很多是天真无辜的孩子。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再作别的解释显然太复杂。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古希腊悲剧,我们虽然是不一样的传统,也可以参考一下。古希腊悲剧对于西方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启发?所谓的悲剧的主角就是命运,不管怎么样,就算你知道了,你也避不开,这就是命运的厉害。为什么需要有悲剧呢?我们都知道在雅典有几个露天的大剧场,周围的观众可以多达五千人,底下是一个舞台,整个剧场顺着山坡往上盖,然后就看着底下一些人在表演。大家知道演的是悲剧,都知道事情会怎么发生,所以人们都在内心里呼喊“不要发生,不要发生”,但是命运是不受你操纵的。所有人都说“不要发生,不要发生”,但是该发生的还是来了。为什么希腊人要演这样的悲剧呢?他要人引发两种情感,第一种叫做怜悯,第二种叫做恐惧。

我们面对悲剧的时候,为什么要怜悯呢?因为今天不幸死亡的同胞,他们是无辜的,所以你看的时候就觉得说真可怜,这是怜悯,“物伤其类”啊!我们的同类有了灾难,我们自己当然会不忍心了,这就是同情心,就是我和素不相识的他一起产生同样的情感:他痛苦,我也痛苦;他欢乐,我也欢乐。这就是怜悯的心,平常我们很少有怜悯的心,人人都互相竞争比较。我有时候看到很多学生跟我抱怨,他说他们家住的那栋楼,只要有一个小孩考上最好的大学,所有的人都不太快乐了,为什么啊?因为总觉得每天都会见面,他考上了北大,那我们就有压力了。这说明我们平常在社会上不太注意到我们共同的部分,而是特别去注意到我们不同的部分。人和人就是比来比去,在这个时候,很多宗教界说的话很有智慧,台湾有一位法师,叫证严法师,他办了一个“慈济功德会”,他本身是出家人,他经常跟很多信徒演讲,有一次讲完十分钟,他就说各位有什么问题。这些信徒大部分都是妈妈,妈妈很关心孩子的功课。所以第一个妈妈举手说,师父,我的小孩子书念不好怎么办?说实在的,法师又不是开补习班的,你书念不好,他有什么办法呢?那法师很聪明,说书念不好没关系,乖就好了。他刚刚讲完毕,那边又有妈妈举手:师父,我们的小孩不乖怎么办?法师还是很厉害,不乖,没关系,有就好了。你一听,你就知道这叫做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人活在世界上要知足,我们的父母有孩子以后,就希望他光宗耀祖,其实太勉强他了。很多学生跟我抱怨,说他书念不好,父母常常抱怨。我说,你回家跟父母说,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小孩书念不好有一半是遗传的问题。父母听了之后,就不好意思了,我也是相信这个话,我有一个女儿,她念中学的时候,数学都考不好,我从来都不怪她,因为我数学不好,她如果数学很好,我反而很奇怪了,她怎么数学这么好?所以这个说明什么?平常我们对人比较少同情怜悯,比较多于计较争夺,但是碰到灾难的时候,你就像希腊悲剧所演的内容,你就有一种同情心,我们都是同类啊,都有怜悯的心,关怀别人的心,这是第一种怜悯。

第二种是恐惧。什么是恐惧呢?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我身上。说实在的,这种灾难绝对没有说,可以选择发生在哪里,不可能的;并且没有人知道,命运的手什么时候伸过来。当你觉得自己最平安、最健康的时候,命运就过来了,跟你说“时候到了”,你毫无办法。地震就是最明显的一种,还有什么?还有各种细菌,有时候疾病来的时候,医生护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人活在世界上随时都会有一种危险,所以重要的不是避开危险,而是懂得如何面对危险。人不可能避开生命中所有的困难,但是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不要害怕,你最好思考:从这里我可以得到什么启发?人最可贵的就是,前面你有理性可以思考,一路下来最后觉悟了生命的智慧,所以这里我们就简单说一下,希腊悲剧的怜悯、恐惧使我们恢复到人性原来的状态,毕竟我们都是人这一类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有幸活在这个世界上,属于同一个时代,呼吸一样的空气,感受一样的生活的气氛,这是多么大的缘分啊!当然要珍惜,当然要互相合作,要有怜悯,要有恐惧,如此才能够收敛自己,才能过着一个真实像人的生活,能够谦卑、敬畏,安分守己。

(接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