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说老子·不出户,知天下

(2007-11-12 09:13:18)
标签:

人文/历史

文章选自《傅佩荣细说老子》   傅佩荣\著

 

细说老子·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四十七章

 

译文:

不出大门,可以知道天下事理;

不望窗外,可以明白自然规律。

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

因此圣人不必经历就知道,不必亲见就明白,不必去做就成功。

 

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理

不出户,知天下」,意即不出大门,可以知道天下事理。这点在今天不是难事,打开报纸、电视就知道。但在没有报纸、电视的时代,如何不出大门而知道天下事理呢?答案很简单,人与人相处的困难从家庭开始,家庭里的人际关系是最复杂的。以前的大家庭,常见三、四代同堂,如何与众多亲人相处和谐,是一大挑战。

这句话是针对人间而言,因此,若是留意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情况,推到天下去看也是大同小异,因为可以由近观远,不必到外头,就能知道人间应该如何相处。甚至可以说:真正了解自己,就会了解人类,然后知道天下事理。

不窥牖,见天道」,意即不望窗外,可以明白自然规律。这句话是针对自然界而言。

现代人要如此了解宇宙规律并不容易,因为日常用品大多是科技产品。古时候的人则不然,即使待在屋子里,他们也有一些自然物可供观察,像是用木头做成的桌椅,上面都会有年轮,一看就可以推估原树的年龄与成长过程;从年轮的疏密,看出哪一边是向阳面等等。宇宙的自然规律可以反映在一棵树上面,换句话说,把一棵树研究透彻,可以知道几百年前发生的事,包括曾发生的水灾、旱灾,以及人为的自然污染,只不过没有那么精密的仪器与时间去做长期的研究而已。所以说「一粒细沙看世界」,绝不是诗人的幻想,而是事实。

 

人的「知」,以内向自省为原则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意即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出」是指向外追逐,走马看花,反而无法领悟。譬如,如果想了解莱茵河,亲眼去看,甚至泛舟河上,花的时间不说,也不见得可以看见全貌,反而不如在家看电视就足够了,电视上还可以从空中、水面、水底做全方位的拍摄与解说。

我要去一个地方之前,一定会先研究它的历史与详细介绍,等全部弄懂了之后再去。这样一来虽然少了惊奇和美感,但是如果没有准备,去了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已。换句话说,人的「知」以向内自省为前提,若是没有「自知」,其它一切实在是可有可无。

 

圣人的「三不」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意即因此圣人不必经历就知道,不必亲见就明白,不必去做就成功。他不用有所作为,就可以让一切自行展现,这才是根本的办法。与其向外追逐,不如向内觉悟自己,需要努力的是对内的修养。

人的生命确实奇妙,即使看得再多,走遍全世界,到最后依旧觉得茫然。这是为什么?因为漂亮的地方太多,但都不是自己的家乡,反而易生怅然之感。如果充分了解自己,就会知道到处都是人类的家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又何必一定要执著于个人生长的地方?

 

由全章可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里,「天下」是指人间,「天道」是指自然界,一个人能够以静制动,在屋里就可以了解天下,如果深入观察,就可以想象自然界的运作规则。圣人的「不行、不见、不为」,都是正确的方法,足以达成合宜的目的:「知、明、成」。

 

http://soulworld.com.cn/UpLoadFiles/Product/2007-7/2007071809542583612.jpg

 作者:傅佩荣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相关文章:

细说老子·知其雄,守其雌 

细说老子·曲则全

细说老子·大道废,有仁义

细说老子·致虚极,守静笃

细说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细说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细说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