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傅佩荣老子 |
分类: 道家 |
细说老子·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译文:
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停止,就不会碰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人的身体比名、货都亲
「名与身孰亲」,意即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答案当然是身体,身体健康总是好事。名乃身外之物,一旦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几天没登上报纸、电视等媒体,几乎就没人会记得了。
「身与货孰多」,意即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很多人认为当然是钱财,但如果失去生命,钱又有什么用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获得与丧失之间
「得与亡孰病」,意即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获得与丧失是针对名与利来说的。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丧失」比较有害,觉得失去名与利十分可惜,然而如果真有机会获得,可能会变成流言蜚语的主角。只要看看有名有利的人常被骂得最凶,就知道这个道理了。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只考虑自己的立场,总是为自己辩护,并把不同立场的人批评得很不堪。
然而,人是很有限的,庄子的见解就很有道理,他在︿齐物论﹀指出:两个人吵架时,究竟要劝谁?如果反对两个人的意见,那么为何要劝?如果赞成两个人的意见,不就自相矛盾吗?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但有时说出来的话,立场却一路偏到底。就拿目前的台湾现状来说,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口,其中有两千三百万人生活在台湾岛上,该是怎样的一种亲密关系,然而,许多人还是依然互相谩骂、攻讦,实在令人费解。
甚爱造成耗费,多藏招致损失
「甚爱必大费」,意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无论对人或物,人一旦执著所爱,就会不顾一切的付出。譬如喜欢一幅画,它就变成心目中的珍品,无论花掉多少钱都愿意买下;喜欢一个人,不惜金屋藏娇,散尽千金也不在乎;或者像某些古代帝王为了美人,而失去大好江山。总之,爱得太过,就会造成很大的耗费,破产亡国在所不惜。等到后来出现变化,才会发觉自己怎么那么胡涂,甚至一点钱也不愿花了。
「多藏必厚亡」,意即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因为天灾人祸,将使储存财物愈多者,陷入愈大的危机。譬如把所有的钱与宝物都藏在一间屋子里,一旦碰上火灾,马上化为乌有。如果什么都没藏,就不会遭到损失。老子这句话讲得十分深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实在说得好,人生不也常常陷在「大费」和「厚亡」的困境中吗?一旦求「甚」、求「多」,就会过度,过度就违反常理,接着一定会出现后遗症。
知足知止,安全自在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即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停止,就不会碰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知足不辱」,譬如,有人邀请我做演讲,我如果争取增加演讲费用,别人一定会批评我真的值那么多钱吗?这就是不知足招来的羞辱。
「知止不殆」,这里的「知」是指「避难之知」,可以参考第十六章。「殆」是指危险,知道停止,就不会碰到危险。所以,老子希望人可以维持自然的寿命,保持长久,以免过分劳神就会耗尽心力。
由上观之,为了追求「名」、「货」而劳累或伤害身体,可谓得不偿失,因为人的身体是无法替代的。其次,「得与亡」是兼指名、货而言,出名得利,常常带来后遗症;无名无利,反而可以清静生活。这不只是「钟鼎山林,各有天性」的问题,并且还考虑到人生长远的苦与乐。
人若能区分内外,进而重内轻外,做到「知足」与「知止」,自然可以安全自在。
http://soulworld.com.cn/UpLoadFiles/Product/2007-7/2007071809542583612.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