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说老子·名与身孰亲

(2007-11-05 09:21:37)
标签:

人文/历史

傅佩荣

老子

分类: 道家

 

 

细说老子·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译文:

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停止,就不会碰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人的身体比名、货都亲

名与身孰亲」,意即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答案当然是身体,身体健康总是好事。名乃身外之物,一旦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几天没登上报纸、电视等媒体,几乎就没人会记得了。

身与货孰多」,意即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很多人认为当然是钱财,但如果失去生命,钱又有什么用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获得与丧失之间

得与亡孰病」,意即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获得与丧失是针对名与利来说的。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丧失」比较有害,觉得失去名与利十分可惜,然而如果真有机会获得,可能会变成流言蜚语的主角。只要看看有名有利的人常被骂得最凶,就知道这个道理了。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只考虑自己的立场,总是为自己辩护,并把不同立场的人批评得很不堪。

然而,人是很有限的,庄子的见解就很有道理,他在︿齐物论﹀指出:两个人吵架时,究竟要劝谁?如果反对两个人的意见,那么为何要劝?如果赞成两个人的意见,不就自相矛盾吗?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但有时说出来的话,立场却一路偏到底。就拿目前的台湾现状来说,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口,其中有两千三百万人生活在台湾岛上,该是怎样的一种亲密关系,然而,许多人还是依然互相谩骂、攻讦,实在令人费解。

 

甚爱造成耗费,多藏招致损失

甚爱必大费」,意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无论对人或物,人一旦执著所爱,就会不顾一切的付出。譬如喜欢一幅画,它就变成心目中的珍品,无论花掉多少钱都愿意买下;喜欢一个人,不惜金屋藏娇,散尽千金也不在乎;或者像某些古代帝王为了美人,而失去大好江山。总之,爱得太过,就会造成很大的耗费,破产亡国在所不惜。等到后来出现变化,才会发觉自己怎么那么胡涂,甚至一点钱也不愿花了。

多藏必厚亡」,意即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因为天灾人祸,将使储存财物愈多者,陷入愈大的危机。譬如把所有的钱与宝物都藏在一间屋子里,一旦碰上火灾,马上化为乌有。如果什么都没藏,就不会遭到损失。老子这句话讲得十分深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实在说得好,人生不也常常陷在「大费」和「厚亡」的困境中吗?一旦求「甚」、求「多」,就会过度,过度就违反常理,接着一定会出现后遗症。

 

知足知止,安全自在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即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停止,就不会碰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知足不辱」,譬如,有人邀请我做演讲,我如果争取增加演讲费用,别人一定会批评我真的值那么多钱吗?这就是不知足招来的羞辱。

「知止不殆」,这里的「知」是指「避难之知」,可以参考第十六章。「殆」是指危险,知道停止,就不会碰到危险。所以,老子希望人可以维持自然的寿命,保持长久,以免过分劳神就会耗尽心力。

 

由上观之,为了追求「名」、「货」而劳累或伤害身体,可谓得不偿失,因为人的身体是无法替代的。其次,「得与亡」是兼指名、货而言,出名得利,常常带来后遗症;无名无利,反而可以清静生活。这不只是「钟鼎山林,各有天性」的问题,并且还考虑到人生长远的苦与乐。

人若能区分内外,进而重内轻外,做到「知足」与「知止」,自然可以安全自在。

 

http://soulworld.com.cn/UpLoadFiles/Product/2007-7/2007071809542583612.jpg

 作者:傅佩荣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相关文章:

细说老子·知其雄,守其雌 

细说老子·曲则全

细说老子·大道废,有仁义

细说老子·致虚极,守静笃

细说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细说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细说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