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儒家与现代人生·孝顺的真义(3)

(2006-12-21 08:52:59)
分类: 儒家

  涵:这样的父母确实有啊!不过,您在谈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有一个让我们担心的两个字,叫做“适当”。那这个“适当”是怎么个“适当”法呢?

傅佩荣:是这样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没有稳定的公式可以替换的。我所讲的这三点常常会有一些挣扎,那怎么办呢?要以真诚为主。一个人要做到真诚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要保持高度的警觉,随时自我反省。西方哲学常说“认识你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呢?你如果不了解自己内心真诚的情感,譬如,你现在面对的是父母亲,还有兄弟姐妹、朋友、同学、同事,你该如何分配你个人的时间、力量、金钱呢?像这些都跟你的真诚态度有关。你不能说孝顺父母就是你生命的全部,那你的兄弟姐妹、朋友,还有同学、同事怎么办呢?如果说对朋友最好,一切都要为他奋斗,其他人都不管了,显然不妥。所以,人生常常会有各种冲突、张力,各种误会、困难就由此而产生。不过,儒家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生是没有困难的。其目的是说,如果我们学会这些,更有办法面对困难。譬如,你自己尽量问心无愧,尽量真诚,别人怎么说你,别人怎么讲你,你只能够听天由命。在《孟子》里面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有个叫匡章的,全国人都在骂他,但是孟子说他是孝顺的。孟子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这个人怎么可以说是孝顺的呢?这时,就要了解这个人的背景,因为他的母亲犯了错,他父亲就把母亲杀了,还把她埋在马厩底下,匡章就觉得受不了,因为父亲把母亲杀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啊!那你要孝顺谁啊?当然父亲还在,你要孝顺父亲。

  涵:孝顺不下去了。

傅佩荣:孝顺不下去了,他跟他父亲说:“能不能把他母亲好好安葬,不要埋在马厩底下。”他父亲不肯,所以他把妻子和孩子都送走,他说:“我不能孝顺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对我不满,我也不应该享受有妻子和孩子在身边照顾我的生活。”全国人都不了解他,认为他不孝顺。而孟子说他是孝顺的人,孟子是怎么考虑的呢?从这里面,我们要学到的是:匡章认为父亲对他的期许,他做不到,父亲叫他把母亲忘记,他做不到,那他还是很真诚地希望孝顺父亲。毕竟子女对父母亲是唯一的关系,不能够反唇相讥,更不能反首相向。人间其他任何关系都可以互逆,如“你对我不仁,休怪我对你不义”,对父母却不行。也有些人说:父亲、母亲如果要加害我怎么办呢?你逃走啊!不要让他们的加害成为事实,这样就好了。决不能反首对付他们。当然,现代人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那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另当别论,应该从专业的医疗角度来看。我刚才举孟子的例子,就是要说明天下人的判断属于社会规范,对匡章来说无效,对孟子来说无效。

  涵:我们现在受到西方心理学的训练之后,我们就说匡章的父亲是很邪恶的,但是碰到这种邪恶的父亲该怎么办?那还要孝顺吗?是不是头脑坏掉了?怎么去保存那个真诚?多难啊!

    傅佩荣:你说的没有错,从现代心理学来看的时候,对于古代的人,中国和西方都一样,有很多地方都莫名其妙,无法理解。在古代来说,匡章的父亲这样做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古时候的社会允许这样做,很显然他的母亲犯了严重的错误。这种事情在古代可能出现,我们也不用去猜测,他父亲这样做的时候,居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代表当时有某种情况是被默许的。做子女的当然受不了,但是匡章还是想到了自己的生命也是父亲给的,母亲既然已经过世了,又能怎么办呢?能说什么呢?像这样的悲剧,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儒家面对这种悲剧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孟子的话里看得出来,匡章也是充满人间的情感,自己不能让父亲快乐,那么自己也不要过快乐的生活,他就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对父亲的孝心。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出现,我只是举这个例子说明这是儒家的思想,孟子曾经拿来使用过,只是让我们参考,让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上的“适当”很难判断。确实很难判断,但是人生不就是在这种过程里面,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智慧,让自己越来越有能力做正确的选择的吗?

 

注:本专访系根据台湾鼎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姜涵女士录音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