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心得·名正言顺(12)

(2006-12-15 22:18:45)
分类: 儒家

 必也正名乎!”(《子路》)这是孔子为政之道的第一项考虑。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为何会与正名有关?这是理解儒家思想的关键之一。

 原因是:有两种,一是名实,二是名分。就名实而言,可以循名责实,任何东西皆有名称,如日月星辰,是约定俗成,客观明确的。如果单单谈到名实,只是分析哲学家的偏好,他们对于任何名词都要先问:你所谓的XX是什么意思?”最后还原到感官经验所能掌握的物质世界。

 然而,我们所用的语言中,却有更多超越感官经验的名词,像真、善、美、圣、正义、仁爱、明智、勇敢等,这些名词又有什么意义?它们表达的未必是真实界,却可能是理想界。所谓理想界,是指人以特有的自由及其选择所构成的世界,其中涉及的是应不应该的问题。何以知道人应该如何?这是使哲学家头痛的焦点。

 孔子的做法是:特别注意名分。暂且抛开抽象的讨论,回归到一个名称所对应的本分。譬如:是名称,他的本分则是君之道是名称,本分则是父之道。任何现存的名称,都有应该的行为规范,这在人类社会是普遍的现象。譬如,古人谈起,往往以尧、舜、禹、汤的具体表现作为典型的判准,然后期许及要求后代的,也要像个君

 如果政治能够做到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那么人类社会自然稳定和谐,大家各安其位,各尽其责,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凡事都要有法源,依法办事,才可维护公共秩序。因此,正名可以兼指名实与名分,让自然界与人世间都有清楚的称谓及规范。对于政冶家而言,则名分较为重要,因为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同时也有为非作歹的可能,如何善加约束,则需由名分来界定。《左传·成公二年》曾录孔子的话: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如果名分随意加给不适当的人,他就会误用、滥用,造成天下大乱。孔子在强调正名之后,接着教训子路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

 在今日看来,就是凡事都要有法源,依法办事,才可维护公共秩序。我们看到立法机关字斟句酌、二读三读,就会想到孔子的正名思想确有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