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羡庄子:乱世中的逍遥自得之乐(之五)

(2006-09-12 17:26:59)
分类: 道家
(接上文)
 

    问:去年已经拥有你五本书,给我很大帮助,实际上今天听您的讲课,是帮助我们个人解决这种社会上遇到问题怎么去解脱,怎么去平静,但是我读过您的书,我感受尽管通过学习庄子,学习儒家,我们能够得到很多平静,但是实际上我们整个社会的环境,并不能够很让我们理想化,最终我们无非做一个不得已的庄子,或者一个妥协的孔子。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主动性的人,有我们两千年的文化积累,不想满足于这样,希望社会有所改变,这个时候觉得仅仅通过我们欣羡庄子这种行为是不够的,那您能否通过哲学这方面文化这种陈述提出一些方法,比如我们怎么样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让整个环境不要产生那么多庄子、孔子心态的人,而是本身社会就很好。我是清华大学的,可能问题不是很专业。

答:其实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回答他的问题,一定要另外写一本书了。怎么样不让这个社会出现这么多、要应付不得已的庄子?这个确实不是念书人一厢情愿可以做到,你要改变社会,要了解儒家的思想。我常常强调,在三十岁之前把儒家思想学会,学会之后有一个明显的效果,把个人的自我实现跟整个社会改善结合起来。当你一个人自我实现越多,整个社会互动良善的效果越大。三十以后要学道家,因为你发现社会是这样,学老庄思想,整体来看,最后归于平静,你没有什么压力。等你50以后,学《易经》。我自己50以后学《易经》震撼很大,有重大疑问的时候就占卦,一占就很准,因为《易经》讲的就是一些道理,你平常思考会有盲点,只看到你要看的部分,《易经》有全面的解释,原来我在某些方面忽略了什么。把学问当做对人生有用的东西,你要用这个东西,而不是这个学问驾驭你,你年轻的时候,学任何东西都尽量学的深刻。譬如今天听庄子思想,我想说的比较清楚明了,让各位有兴趣。你念书不接触老庄,你一辈子都不接触,你就没有办法接受。今天看到文字上的意思,多于你生命上的体验,但是这个了解之后,以后生命的体验可以验证,感觉很丰富,以前的知识和生命产生了关联。

 

欣羡庄子:乱世中的逍遥自得之乐(之五)

 

    问:我也听过一些大陆历史学家他们研究《易经》,他们说《易经》只是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他们算不出什么东西来,你说占卦到底准不准?

答:这个事事实上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因为《易经》对中国念书人来说,君子平常生活叫“居”,居者观其相,观其辞,行动的时候观其变,看卦的变化有没有效果。从孔子、老子,儒家道家以下对于《易经》都有基本的了解跟使用,这么两千多年来从《易经》得到很多人生的启发。就凭随便说几句话,只是简单的推理这些,我想我们也没有必要争论别人这样说对不对。你有机会学会,你就知道奥妙无比,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对于不懂的学问,要有敬畏的心,我们才可以不断成长,我们可以互相勉励。

 

    问:对我高中影响最大的书一本是《庄子》,一本是《论语》,这两本书让我决定来北大学习。我发现庄子在很多地方,比如庄子讲造物,讲万物唯一,讲自然跟身一体……斯宾诺莎说心灵最高是认识层,我想在这里请您讲一讲斯宾诺莎跟庄子是什么样的联系。

答:最后一个问题正好是所提到的最特别的问题,是中西哲学之间的一个比较。斯宾诺莎跟庄子有什么关联,简单说起来斯宾诺莎为什么被开除犹太教,因为上帝跟世界是一个整体,但是你不能回答,世界在上帝之外,上帝被世界限制,上帝并非全能的,那还得了。但是斯宾诺莎提到,上帝作为自然界有两面,一面叫能产自然,第二面所产自然,就是把主动性和被动性分开来,这是斯宾诺莎的天才学说。跟庄子跟道家怎么说,怎么比较?简单说斯宾诺莎跟庄子一样都希望你透过智慧的了解,了解所有必然的变化的道理跟它的规则,从而从里面精神解放。一个人了解规则之后,我们前面说过从技术到艺术,以身合心,以身合道,都有原则,因为道要建立修行,智慧觉悟。对于必然的事情,人以为有自由,其实人没有真正的自由,除非你觉悟到必然性的条件,然后你不再被它限制,不会违背自然的现象。所以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精神解脱,不是叫你怎么做好事,而庄子的人生的很多建议也是一样,希望你能够体验到道是什么,从而在人间再怎么外在的困苦不能使你灰心,让你追求精神解脱,往上发展的一种快乐。所以这个问题确实是反映出来北大同学的水准。谢谢各位。

 

欣羡庄子:乱世中的逍遥自得之乐(之五)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