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提问:
面对周易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揭开它的面纱?
傅佩荣:
上海电视台跟我约作五集专访,我想各位朋友对周易有兴趣的话,不妨请收看上海电视台。
提问:
是否一定成就大事业人生才有意义呢?
傅佩荣:
不对。各位同学还年轻,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生就是四个字,千疮百孔。我很喜欢用一句话,这句话是英国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他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悲剧是得不到想要的,第二个悲剧就是得到我想要的。为什么得到也是悲剧呢,就是得到之后才发现搞错了。你们考到复旦大学觉得是很好的事情,毕业的时候发现这也是悲剧,因为大学校园没有我想的美好。问题不是校园,其实是你自己的态度不对,你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提问:
学校的哲学老师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感谢存在,而不能遗忘存在,您是怎样理解的?
傅佩荣:
这位老师显然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什么是实存,实存就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它是一个选择的可能。通常我们可以选择不成为自己,或者不选择成为自己,因为选择成为自己压力很大,所以选择做别人,选择扮演一些角色。选择成为自己的时候需要真诚,要付出代价。所以实存主义里面有一个字很好,就是属己性,你要属于自己还是属于别人,属于自己就要接受别人的批判,属于别人,别人欢迎你,你就免去批判了,但是忘记了自己,失去了自己。
提问:
衡量文化宗教的标准是什么?北美跟欧洲发达的国家是现代化,但是其中有很多社会问题,若是信仰宗教带来繁荣,那么带来明显的缺陷怎么办?
傅佩荣:
为什么说强调说现代化不见得都是好事,因为有现代化就有现代化的缺点。有人觉得现在繁荣了,但是会感到很空虚,这个就是现在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个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就是说所有被肯定的都要被质疑,比如说昨天听到一句话相信了,今天就要质疑,就是成为我自己,随时保持批判的态度。后现代主义就是把所有价值都归零,然后重新开始。所以他们很喜欢说价值归零,之后看到什么才算。很多年轻人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个就是后现代主义的色彩,但是它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果大家互相冲突怎么解决呢。
提问:
您认为哲学在你生命中的意义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哲学?
傅佩荣:
哲学在我生命中有两个意义,第一个它是我教书的学科,跟很多人选不同的职业一样,教书就是我的职业。另一方面我很幸运,透过教哲学我了解人生比较完整,因为哲学爱好智慧,智慧就是完整与根本,所以学哲学的过程不但可以写书和教书,也使我自己的生命更容易接近安顿。所以经常可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是我学哲学的收获。
提问:
哲学家的观点是否应该和他的行为相吻合?比如我听说叔本华倡导节制欲望,但是他个人的生活非常的放纵。您觉得这个矛盾该怎么解释呢?
傅佩荣:
他说自杀是最高的道德,不得了,怎么把自杀说成最高的道德呢,你不要太快下结论。因为人生命中有求生存的欲望,每个人都希望求生存,求生存就会压抑别人的生存,所以我的道德就是让我自己消灭,叔本华为什么自己不自杀呢?他一边吃牛排,然后一边说自杀。哲学家的很多理论都有矛盾,在西方特别多,在我们中国很少,每个哲学家说的跟他做的尽量在配合。
罗素写了一本书叫《西方哲学史》,他批评了一路西方哲学,只有一个人没有批评,并且加以称赞,就是斯宾诺莎。他觉得这个人可以称赞,说他生活非常简单,思想非常高贵。斯宾诺莎是犹太人,被开除犹太教级,现在在荷兰,德国的海德堡大学请他做讲座,但是他想,现在生活很好,为什么要去呢,就拒绝了。这个不容易,他说到了,他做到了。所以罗素这个人最大的特色就是活到98岁。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和生活应该配合,但是应该代表理想,任何理想跟生活都有距离。理想代表目标和方向,如果人的生命和理想实现的话,那么就没有理想了,理想就是给你一个方向,要你知道为什么要奋斗,要往哪里奋斗。
主持人:
谢谢傅佩荣先生的演讲。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