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福尔摩斯学(中)
(2013-11-10 13:40:49)
标签:
福尔摩斯实证主义文学典型 |
作者对官方没有颂扬的习惯,福尔摩斯对贵族上层人物也只以普通人看待,王公贵族不贵,且有老朽迂腐的表现。教授可能学高为师,但并不必然身正可范。作者笔下的大教授,竟是罪魁祸首,竟是如同牲畜。大概不是在对这一阶层的故意贬低,而是对市面上不实颂扬的反对。只有人性观念才是博爱平等观念的基础。阶级阶层的社会性局部概念,不能取代人性的总概念。居有地位、学位层次者,既是作好更好,也是作坏更坏,本身不是人性好坏善恶的标准。福尔摩斯之所以广受喜爱,当然在于破案高明,最主要还在于他有纯正崇高的人性。他淡薄名利,工作忘我,与人为善,救人苦难,总之只晓得以自己的能力造福于别人。他惩恶扬善,善恶分明,既疾恶如仇,又宽容为怀,许多人靠他成全,不少人受他挽救,是人间的啄木鸟,受难者的福星。案子结局的处理,既顾法,表现英国近代法制的成熟、严明,更饱含情和理,总是符合读者普遍的愿望。探案手法高明落实于丰富的人情味,是方法论和目的论高度完美的统一。他是西方近代社会正义与力量合一的化身。当然作者将他超人化了,带点神奇(那多半是当时小说手法所需),真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但确实是人们向往的一个高品德、高智慧、高能力的综合典型人物,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所以不愿他死,所以要拜访贝克街,所以要给这个虚构的小说人物竖起九英尺高的全身铜像,还不够,还要有扮演的警察或模特在那里活动着。福尔摩斯如同其它世界名著一样,伟大的人性论是永恒主线,其成功也正在于此。广大民众对福尔摩斯这个文学形象的评价是最权威的评价,他这个所谓的“通俗读物”的形象,其典型意义决不在鲁滨孙或堂吉诃德等等之下。福尔摩斯在世界的某些地区和某个时期是受到批判加以抹煞使人民与之隔离的(但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保留和研究他的破案手段),历史已经明断,拒绝、惧怕、敌视福尔摩斯的都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毕竟,福尔摩斯这个典型形象是与人性和民主自由共生的。福尔摩斯小说(尤其是涉及国际关系题材)反映了英国的民主制度法治精神的合理先进,与欧洲大陆腐朽的独裁专制盛行相对立,故事是民主政治民权法制的文学反映,福尔摩斯是民主政治的精神个性形象,现代的民主政治在福尔摩斯中得到深刻而形象的体现;而许多犯罪元凶都是社会型或家庭型的独裁专制暴君形象。反观二十世纪独裁专制的种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福尔摩斯小说中早就倡导民族平等和阶级平等,体现着充分的民主思想。当然民主制度在反封建中的发展经受着曲折而并非十全十美,小说也现实主义地暴露了许多社会制度的缺陷,但人类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政治,故事内容多有反映现实世界除开符合人性的民主政治,便没有更好的政治。柯南道尔通过福尔摩斯反映他的民主法制战胜专制的政治观点和精神内容,这是很明确的。民主政治在近代英国孕育发展,它的文学也普遍反映着民主精神,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是其成功的文学典型之一。这一方面,如果拿中国封建衙门式的司法以及青天大老爷包公、海瑞们的充斥历史的审冤案与福尔摩斯来比较,那么一个封建性,一个资本主义民主性,体现制度的落后与先进,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对于观察、思考、调查研究的观点方法,体现了19世纪实证主义科学成就的方法论,作品实际上也是大力提倡科学的时代精神,作者以介绍、评价福尔摩斯这个知识型人物作为开场,而构成全书推理故事的主线,是在借助福尔摩斯弘扬实证论科学思想。书中有大量福尔摩斯的论述,这里不妨录几句他的讲话:“世上事,事事都明摆,有眼无心看不见。”“在没有获得根据之前就妄加推测,那是最大的错误,人们会无意有意地曲解事实来迎合理论,而不是将理论来符合事实。”“观点一旦改正,那原先最相左的一点却成为通向真理的路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我们曾经认为是科学的真理,实践证明竟是不科学的,而原先认为是不科学的东西,回头看却包含着真理,人生的认识论道路多有这样的迂回曲折)“当你将可能性的不可能一一排除掉,剩下的不管似乎还是不可能,那必定是事实真理。”(或作另一说法:“真真假假一百条,九十九条都是假,剩下一条必是真。”)“将大胆的假设,到实际中去求证。”“勤恳如蜜蜂,更是勇进当先锋,行不行不妨一试——这是你我二人的格言。”等等。福尔摩斯一再强调要观察、调查,要去伪存真了解问题,由此作出假设、推论,然后一一加以事实求证。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引导西方走上现代化道路,福尔摩斯破案的方法思路,读者可以联系到居里夫妇发现镭放射性过程中的观察、假设、推理、实验加以证实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从无数科学发现发明的过程中,可知科学方法的普遍规律性。福尔摩斯在这方面也带动我国近代科学思想观念的形成。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方法中只重归纳而欠缺演绎推理,它是与封建官僚专制体制共生的遏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形态,实证的建设性的怀疑是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思想根基,可是在我国历来受着传统的压抑、排斥甚至镇压,因而我国的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不起来,远远落后于西方;福尔摩斯则以演绎推理见长,是文艺小说形式的现代科学的他山之石,拿来为我国科学思想可以攻玉。国人所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胡适的名言,然而,在福尔摩斯探案中,可以始终看到相一致的语言表述。胡适还有名言“不试成功自古无”,正如福尔摩斯同华生锲而不舍以试求证的认识与实践。所以应当看到,福尔摩斯尤其在中国,是潜移默化对中国拓展现代科学思想所起影响和作用最为深广的文艺作品,这从上述实证主义思想家胡适提倡的假设与求证可以得到证明。假设与求证本是贯穿福尔摩斯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与实践的主导法则,已是思想与实践方法的现代化。现代随着新儒学的兴起,有认为东方的综合整体思维能“拯救”西方的分析思维,“取而代之”,然而,由分析而综合才是正确健康全面的思维道路,中国固有的缺乏分析的综合思维如果固步自封不吸收融合西方的分析思维予以互补,它单独不可能将人类文明带动向前;从福尔摩斯的分析思维中,实际都落实到综合归纳思维才终于得以破案,小说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是明确无误的。再观察今日世界,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环境的积极治理,西方远比中国进步。福尔摩斯是个化学家,在此基础上成为百科学问的杂学家、逻辑学家,汇总落实于刑侦专家,各种知识学问的交叉运用,也就是寻求综合性结论。他认为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个自然规律的问题。所以研究解决社会问题,也是认识处理总体人际问题,要以自然科学为出发的基点。自然科学是全人类共同认识而需要遵从的科学,脱离、违反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及任何学问、主义必然是伪学。福尔摩斯认为:“人想要超脱自然,必为自然所淘汰。要离开天行之道,人类中的精英也一定逆返而成畜类。”人们回顾一下上个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的许多事实,尤其如某些主义所发动的世界热冷之战,证明此言之不虚。福尔摩斯是很有思想深度的。福尔摩斯不同于其它一般侦探小说,它的长处就在于此,它之所以经久不衰广受欢迎的本质原因就在于此,这就是它的经典。因此须要强调,只把福尔摩斯看成是不入经典的通俗小说,只看到他的破案技巧过程而看不到它在文艺创作上反映着西方现代社会进程的科学化和它在科学文化思想史上的作用与地位,那是认识上的局限、偏见与浅薄。读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看破案是现象,要读出它科学思想的经典,不单看热闹,更要看门道。由此可以说,福尔摩斯对中国的影响远比对其它国家要深刻(其发行量也是居世界各国之首)。
解析对离奇疑案的侦破,读者可以看作是智力测试。不妨一边阅读一边自己进行推理判断,这是看侦探推理小说特有的趣味和功能。书中充满着智愚、善恶、美丑的机巧博弈、攻防谋略、纵横捭阖的方法,令人兴奋叫绝不已的逻辑推理似乎神奇,所以福尔摩斯探案是一种智慧小说,一种奇异故事中锻炼思考的书。既跟随故事作探索思考,也对故事本身的逻辑性作评判思考。思维逻辑是人的基本能力,是解决问题的一切方法之中的方法。养成善于观察、演绎归纳的能力和习惯,是对待、处理一切事物必须有的手段和路径。言语行为是否有逻辑性是判断智力程度的标准,小自生活家务,大至学问研究,高低好赖都看有没有逻辑头脑、逻辑习惯,概莫能外;当引入社会道德伦理和意识形态、制度机理的评判,则是辨别真伪和善恶的不二法门。逻辑不是主义,而主义必须要符合逻辑。在知识方面,故事充满着人文、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在探案中体现着极为丰富广博的杂学,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这里应该指出一点,福尔摩斯(也就是柯南道尔)认为,知识的吸取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重点的。他最根本处是重在发挥脑子的归纳推理与分析推理的能力,积累和记忆知识是发挥仓库和图书馆的功能,这个观点同爱因斯坦的治学观点完全一致,也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法则。爱因斯坦对问他孤立数字的学问常常回答“不知道”,说“我没有必要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只要在百科全书里面一翻就能翻到的数字,我从来不去记它”,他重在思维品质的学问。从这一点看,福尔摩斯这个文学形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便是独一无二。在认识论方面,福尔摩斯的知识,可以看到,他是学而知之的,而逻辑能力,则是生而知之。逻辑性、悟性,主要是天生的,这是天性差异——大多数人是若干方面一般性的差异,少数人是特别的差异,创造发明大成就者天性上就是不一样,能够感悟、先知他人所达不到的领域。福尔摩斯也正就是不一样,但他又并非是所谓“个人英雄主义”,他是在搜集主客观知识的基础上来作求证判断,他首先善于感知,学而知之本来就应该是人人做得到的,福尔摩斯善学善思才使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如虎添翼。
读福尔摩斯对拓展逻辑智力的重要性,经济学家启真先生撰文谈到开课外阅书单的事。一位家长问,她的小孩将来想考经济学,读些甚么课外书好,希望开张书单,启真先生说还是读读福尔摩斯吧。家长以为他是开玩笑。先生解释说,孩子功课已经那么重,都压得喘不过气(因为变相科举的应试),怎么还能加重负担呢!福尔摩斯不仅是“消闲读物”,而且能诱导人开动脑筋,从小养成爱思考的习惯;研究经济最要紧的是认识并预见经济现象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所以必须早早锻炼推理能力。家长认为先生说的很有道理。
另外,小说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市貌、大雾、泰晤士河、石头街、辚辚驶过的马车、火车以及乡村田野、风光景色、别墅、大宅、古堡等等,风土人情都有全面的反映和描述。福尔摩斯侦探过程中得力于通信、交通之便捷、发达,我们今天看来都要为之惊叹、感慨。当英国已有地铁,电报随发四通八达,筑水晶宫为首次世博会召开之时,中国还没有摆脱鄙视西方“淫技机巧”的愚昧无知。福尔摩斯小说读后能对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英国有一个综合的百科全书知识性的概况了解,对各阶层英国人民也会更亲切更接近,也就更能理解英国这个民族。诚如福尔摩斯这个形象,那是一个高智慧、很理性的民族。作者笔下的女性大多美丽善良,甚至犹如天使,有些古典化理想主义,但对待女性的观念与态度确实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全书的语言明显有英国小说鼻祖笛福的传统影响,读来有如《鲁滨孙漂流记》中清新平实、生动流畅的风味。福尔摩斯的语言一如其人,古典高雅、暗语俚俗、隐晦幽默、浅显畅达,应不同情况兼而有之,总体是平民先生,喜欢风趣幽默。作者也写到福尔摩斯早期注射麻醉剂的事(那时还不属违法),这是人性的薄弱点,人无完人。人是思想的动物,一旦精神没有出路,便容易受官能刺激的麻醉,所以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大小都得有点事业、理想的追求、奋斗。尤其处于生理状态旺盛的时候,精神空虚下来,容易无聊。福尔摩斯的这个情况,就是在告诉人们懂得这个道理。有些故事情节借鉴于《圣经》,和莎士比亚,以及其它经典作品。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不少影子在福尔摩斯中得到反映,有的句子如“有缘千里来相会”就是取自莎剧《第十二夜》中歌词Journeys
以福尔摩斯每篇故事的破案技巧而言,是有时代特点和局限的,当时的那些案子放在今日,用现代高科技一检测,便立即破案,如今已不显得有那时的神秘和趣味,因此福尔摩斯式的探案文学高峰已经过去,如今不会再有。现代的探案小说多流于警匪打斗,比较具有文学价值的则引向案情社会问题和心理科学的开掘和发展,如美国杜鲁门·卡波特(Tr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