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下基层和在基层
(2012-06-20 20:18:19)
标签:
杂谈 |
走基层、下基层和在基层
自提出“走基层”之后,我们看到许多著名的主持人走入了矿山、军营、农户,甚至钻到了地下排水管,下去体验体验生活,很有必要,不要使自己的感情与人民大众脱离。但是节目还需要主持,主持人不可能长期在下面,定期走走对于从事某些职业的人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对于各级的官员来说,就显得不够了,走来也可以走去,甚至可以走过场,走形式,走马观花。走基层总有一种临时、暂时的感觉,作为一种工作作风显得有些漂浮。
下基层似乎好一些,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同呼吸共患难,所以以往都是这样提倡。在这样的感召下,知识分子下去了、作家艺术家下去了、大学生下去了,各级干部也下去了,他们在各个时期、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番事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下基层会更深入一些、更长久一些,更有成效一些。但是毕竟下去还要上来。我有一件终身难忘的事:196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原来说是分配到文化单位,但是一直在招待所住了三个月,其他许多学校的毕业生都分配走了,唯独我们分配不出去。一天,市人事局的一位干部召集我们开会,说现在是困难时期,许多单位都不要人,你们先下到中学,算是国家储备干部,到一定时期再调你们上来。这一下一上就是二十多年。其实那时的我们都非常听话,即便心里有些不愿意,但是到了各自的单位,工作都非常努力,干得都很出色。
其实走基层、下基层都是为了多接触群众,多了解群众,多深入群众,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但是,毋庸讳言,几十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许多方面却背离了这个宗旨,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拉大,干群关系紧张等等都与此密切相关:将纳税人的钱窃为己有,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强制征收土地等等都严重地占有、侵害、剥夺了群众的利益。在改革逐渐深化的今天,走基层、下基层似乎都不够了,这似乎还是两张皮,还没有融为一体,就拿特殊工作的主持人来说,下了班之后,你不就是一个普通群众吗,你不是一样要进超市,要去商场,要到报亭充值吗?更不用说新闻工作者了,你每天接触的、关注的、心想的不就是百姓的生存状况吗?其实无论什么工作,无论什么职位,都是“为人民服务”。但是由于是两张皮,到头来总是不能长久,甚至会演变成强势对弱势的欺压。因此,唯有在基层最可靠,不用走,不用下,你就是群众中的一份子,虽然你是总统,你是总理,你是部长、司长、局长、处长、科长,工作时你恪尽职守,下班时你就是一名普通群众,国外不就有这样的事情吗?总统可以上街买菜,可以住普通客房,可以随意去小店买烟,如果犯法了同样受到审判。在基层重要的是心在基层,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有一颗对群众感恩的心,懂得是纳税人的钱养活了自己,而不是相反,不再把自己当回事,那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就会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无需再“走”、再“下”,因为你和群众不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