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三3

(2007-04-23 11:16:28)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三3

3.“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

                     曹利华

     庄子认为艺术美的创造者应首先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庄子批评墨子的“非乐”的观点,他说:

    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橔,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天下》)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三3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墨子独自主张生时不詠歌,死后无服饰,只用三寸的桐棺而没有外槨,作为标榜。用这个来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的道理;用这个来自己实行,也实在不算是爱自己。虽然这样,但是并不影响墨子的学说,然而,当歌唱时却反对歌唱,当哭泣时却反对哭泣,当奏乐时却反对奏乐,这样果真合于人情吗?庄子并没有认识到墨子的“非乐”是针对当时贵族奢侈靡费民财而发的。应该说墨子的观点与庄子的观点是相通的。庄子并不一概反对礼乐,而是提倡反映人的真情实感的礼乐,他在《天运》篇中说:“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他说黄帝有《咸池》乐章,尧有《大章》乐章,舜有《大韶》乐章,禹有《大夏》乐章,汤有《大漤》乐章,文王有《辟雍》乐章,武王、周公有《武》乐章,这是符合人情的需要。那种认为庄子“反对文化学术,否定文学艺术及一切美的东西”(施昌东:《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59页),“主张弃知绝欲,否定文饰和艺术,只有抛掉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文明清心寡欲,理想盛世才能出现”(陆一帆:《新美学原理》27页)等等观点与庄子本身的思想是相距甚远的。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三3 

    庄子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和世界美学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美学研究的深入,其价值将日益显露出来。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三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